正月,李世民進軍肥鄉,與幽州總管羅藝會合。劉黑闥知道遇見了強手,便退保洺州,以弟弟劉十善斷後抵禦。劉十善不是唐軍對手,大敗,損兵八千餘。
二月,劉黑闥親自領兵還擊洺水城,路上遇見了秦叔寶而失利。老劉同誌並未灰心,他穩定下軍心,於洺水城東北築起兩條甬道,急攻守城的唐將王君廓。
李世民連續三次引兵救援,都被劉黑闥阻擊,不能前進。
劉黑闥的能力超乎李世民的預料,他不禁有些擔心,王君廓能守住麼?他召開諸將商議,李勣的態度比較悲觀,他認為如果劉黑闥順利把甬道修至城下,洺水必然不守。
行軍總管羅士信,是位二十二歲的小將,聽到李勣的話,他慨然請戰:“我去代替王君廓好了!”
於是,李世民登上城南高塚,向城內打旗語,“王君廓,你要有本事就突圍出來吧,我找人替你值班啦。”
王君廓見狀,精神為之一振。為了爭取出城休息的機會,他率領部下力戰,終於帶著小隊親兵逃出了洺水城。與此同時,羅士信率二百人乘勢入城。
唐將的交接班居然當著劉黑闥的麵完成了。我估計劉黑闥的自尊肯定很受打擊,因為接下來他就發了狠,冒雨晝夜攻城,八天之內攻下了洺水,殺了羅士信出惡氣。
不過,論起天下第一狠人,劉黑闥還得排在李世民後麵。大雨一停,秦王便以牙還牙,又率軍奪回了洺水,並趁此在洺水之南紮下大營。
接下來的兩個多月,李世民又耍起了賴皮,堅壁不出之餘,隻幹一件事——派小分隊斷絕劉黑闥的糧道。劉黑闥多次挑戰,有時也發揮特長,搞點夜襲等活動。最成功的一次是襲李勣兵營,並包圍了前來救援的李世民。
可惜,劉黑闥本人雖然神勇,部將水平卻明顯比唐將們低了一截,尉遲敬德這位救主專業戶一趕來,很快又把李世民搶了出來。
劉黑闥的糧草逐漸耗盡,他下決心南渡洺水,對唐軍展開強攻!
當他率軍來到洺水之濱時,不禁暗喜:天助我也!因為河水的水位很低,根本不用準備筏子,騎兵、步兵徒步便可涉過。
機不可失,劉黑闥催動大軍下河。洺水並不太寬,前軍很快就半遊半走地到達對岸。但糟糕的是,他們立刻遭到唐軍的迎頭痛擊,士卒們被迫又後退到河床中,隊形霎時混亂起來。
劉黑闥見勢不妙,率先打馬回頭。這時,從遠處傳來隆隆的轟鳴,仿佛千軍萬馬踏破原野而來。劉黑闥循聲望去,天哪,是水,是如城牆一般朝下遊倒塌的巨浪。
不用說,這是唐軍幹的。李世民早在兩三天前就派人趕到洺水上遊,築壩攔水,準備給劉黑闥來個“水淹七軍”。
積蓄了好幾天的河水,挾帶著巨大的勢能向劉黑闥的軍隊衝來。不多時,大水已深達丈餘,水麵上打著漩渦,吞沒了數千人。而一些水性較好的士卒,也未能幸免,因為除了河水,還有唐軍的刀槍在等待他們,那是比水火更無情的東西。
最後,劉黑闥和範願等人,帶著虎口餘生的二百多親兵朝西北方向逃去,投奔突厥。他的勢力遭到嚴重打擊,但這事並沒有結束,因為風投愛好者突厥人向他提供了翻本的籌碼——突厥騎兵。
武德五年(622年)七月,借來突厥兵的劉黑闥入寇山東,打到了定州。他的故將曹湛、董康買在逃亡路上聽說這個喜訊,連忙重新召集兵馬響應。唐高祖便任命李道玄為河北道行軍總管討伐劉黑闥。
可李道玄這位小將並沒能阻擋劉黑闥南下的步伐。九月,劉黑闥軍攻陷瀛洲,殺刺史馬匡武,鹽州人馬君德以城叛附,高開道也趁勢入侵蠡州。十月,齊王李元吉出任領軍大將軍,並州大總管,出兵討伐劉黑闥。
李元吉的戰績不太好看,上任沒幾天,唐朝貝州刺史許善護全軍覆沒於劉十善,唐觀州刺史劉會舉城歸降劉黑闥。更令人傷心的是,十月中旬,李道玄與劉黑闥戰於下博,軍敗被殺,時年十九歲。
噩耗傳回長安,李世民不禁心如刀絞,痛惜地對屬下說:“道玄從小就跟著我四處征戰。看到我深入敵陣,總是心裏羨慕,想要模仿。大小幾十仗,他從沒被刀箭傷過,沒想到這次……”
奇怪了吧,劉黑闥既然是個硬茬,迎戰他的為什麼不是最會打仗的秦王?因為秦王這兩個月在休假當中。
七月份的時候,李世民趕走劉黑闥,又順勢攻打占據曹、鄆等八州的徐元朗,直下十餘城,聲鎮淮泗流域,連杜伏威都嚇得向唐稱臣入朝了。
高祖為了表示對李世民的勉勵,特地為他在長安宮城的西隅營建了弘義宮,以示特別榮寵。李世民很高興,看到勝利基本已是定局,便把攻打徐元朗的任務交給李神通、李勣等將領,自己班師回長安,打算好好休個假。
李世民住進弘義宮,引起了兩個人的強烈不安,一個是王珪,另一個是魏征。這不奇怪,王珪時任太子中丞,魏征則為太子洗馬,都是東宮的人。
魏征認為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已是岌岌可危了,他找到王珪一同向李建成獻策道:“秦王功蓋天下,中外歸心。殿下雖年長,卻久居東宮,無大功以鎮服海內。但一味冒險也不妥當,我給您看準了一份好差事——剿滅劉黑闥。如今他沒有以前那麼強大了,總共萬把人而已,且資糧匱乏。如殿下以大軍臨之,勢如摧枯拉朽,這是您取得功業的好機會。更可以趁機結納山東豪傑,以保儲位無恙。”
李建成接受了建議,主動向李淵請命東征,被任命為陝東道大行台及山東道行軍元帥。其實,李建成知道,討伐劉黑闥這件事遠不像魏征所說的那樣輕而易舉。這年年底,劉黑闥動亂的影響更大了。李道玄戰死,給山東諸郡縣帶來了極大的心理震撼,唐州總管、廬江王李瑗棄城西逃,周邊州縣都叛歸劉黑闥。十天之內,劉黑闥基本收複了原有地盤,並不斷擴大戰果。十月底他進據洺州。十一月初,攻打滄州,滄州刺史程大買棄城逃走。
齊王李元吉畏懼強敵,逡巡不進,劉黑闥更加得意。他擁兵南下,打下了相州以北地區,又攻陷恒州,殺刺史王公政。在劉黑闥的偶像效應下,山東豪傑紛紛殺死地方官吏舉兵響應。
武德六年(623年)初,大唐太子李建成終於奔赴戰場,會同不爭氣的弟弟李元吉進駐昌樂縣。當時,劉黑闥正在猛攻魏州,見唐朝的援軍開來,便回頭抵禦。
李建成史稱“隱太子”(按諡法)隱,哀也,隱拂不成曰隱,以閑主國曰隱,總之都不是什麼誇人的好話。新舊《唐書》和《高祖實錄》、《太宗實錄》裏麵,對李建成頗多貶斥,但從所載事跡看來,比如李建成前期帶兵打仗、監督國事的成果,大唐的第一位太子並不是個殘忍無能的人,相反,他性格仁厚,勇猛而有謀略,隻不過不像李世民那麼突出罷了。
劉黑闥之前勢如破竹,可一見李建成坐鎮,立刻變得謹慎起來。兩軍列陣兩次,他都不敢貿然發起攻擊,僵持一陣子便退軍了。幾天過去了,兩軍仍沒有正式交鋒。
唐太子是威風凜凜,不容輕視的,何況太子麾下還有能人魏征。
魏征經過觀察思考,向李建成提出了破敵之計:“上次咱們打敗劉黑闥,對其將領都發布了通緝處死令(懸名處死,意思是人還沒抓到,先發死罪通告),連他們的老婆、孩子都抓了起來。所以說,齊王來的時候,雖發布詔書說要赦免這些人,可他們肯定不相信。不如殿下全部釋放俘虜囚犯,撫慰一番放他們回去,這麼一來,便可坐等其人心離散了。”
又見攻心戰。很好,有時候,仁慈是比威嚇更能動搖人心的東西。
這個建議很符合李建成的性格特點,再說也確實有利可圖,李建成當即答應了。李建成多次欣然采納魏征的意見,又從另一個側麵證明他完全有資格當太子,也完全有能力成為一個賢明的君主。
可惜,他的弟弟是李世民。
話說李建成依魏征之計而行,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於兩軍相持日久,劉黑闥糧草殆盡,新歸附的士卒餓得開始逃跑,有的還順帶綁了頂頭上司來投降。
看到己方勢不能久,一向心思活泛的劉黑闥害怕魏州城內的部隊與李建成形成表裏夾擊,便乘夜色掩護逃跑了。走到館陶縣,他被永濟渠擋住了去路。在慌忙造橋的時候,大唐太子和齊王率領大軍殺來了。
劉黑闥忙命將領王小胡背水一戰,暫時頂一會兒,自己跑去督造橋梁。橋剛一造好,他也不救援王小胡,連個招呼都不打,便匆匆過橋逃竄。部將們一看主帥這副德行,一怒之下,紛紛摔了武器,掉頭投降。
李建成催動大軍追擊,可惜劉黑闥這橋造得非常豆腐渣,唐軍才過去千把騎兵,馬蹄便把破橋給踏壞了。劉黑闥長出一口氣,帶著數百人順利逃走。
比起竇建德來,劉黑闥的義氣水平真是太低了,他逃到饒州的時候,被自己任命的刺史諸葛德威給誘捕了,與弟弟劉十善一起被送到李建成處。最後,劉氏兄弟被斬於洺州。
至此,能掀起風浪的龍蛇之輩,全被唐朝消滅。太子李建成以較小的成本,打了一場漂亮的收官之戰。
按照他的想法,自己的危機應該差不多消除了,但二弟李世民並不這麼認為。也許,尼采也不這麼認為,這位瘋狂的哲學家曾經說過:“人生就是一出華麗的埃斯庫羅斯的悲劇,而強力意誌就是生命力!要戰鬥,要權力!超人是大地之意義!”
李建成無疑是人傑,不幸的是,他遇上了超人李世民。後者的人生意義就在於不斷超越自我,超越他人,甚至要向立長不立賢的古老製度宣戰:要戰鬥,要權力!
血濺玄武門。
段譽小王子曾在蘇州燕子塢中給未來丈母娘上了一堂植物學課,主題是茶花的命名與分類。說是大理最頂級的名種茶花,叫做“十八學士”,“十三太保”次之,“七仙女”又次之,等等。
雖然金庸先生對“十八學士”的性狀描述並不符合實際情況,但他老人家對唐史的熱愛可見一斑。這“十八學士”是指唐太宗在秦王時期興建“文學館”時,收納的賢才中最傑出十八人並稱學士。
武德四年起,李世民在京師,“銳意經籍,開文學館以待四方之士。行台司勳郎中杜如晦等十八人為學士”,他們分別是:杜如晦、房玄齡、於誌寧、蘇世長、姚思廉、薛收、褚亮、陸德明、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勗。
這是一份極為厚重的名單,你會發現很多文化史上的名人。比如孔穎達,曾為五經作注疏;比如虞世南,書法一絕,同時也是初唐著名詩人。
李世民對十八學士極為尊重和優待,俸祿就不提了,他曾令唐初大畫家閻立本為他們畫寫真集,高懸於淩煙閣。此外,李世民每天下班回來(軍國事罷),都要找當班值閣的學士探討經典,請教治國之道,常常到半夜才結束。
十八學士對貞觀之治的到來自然居功至偉,但在那之前,他們所從事的其實是一項頗有陰謀味道的事業——幫助李世民爭權奪位。
司馬光在修撰《資治通鑒》時,對唐代實錄中那些“抑揚誣諱之辭”,揚棄了相當一部分。但究竟真相如何,也許要留待專家考證解密了。因此,接下來這段史實情節,或為虛構,大家姑妄聽之。
如果用《真人快打》《拳皇》之類的格鬥遊戲來比喻玄武門之變的話,太子與秦王的殊死搏鬥大致可以分成三個回合。
鑼聲響起,fight!
第一輪。
到武德七年(624年),東宮與秦王之間的那根微妙的弦被拉緊了。
六月,李建成首先出拳,私自招募長安及四方驍勇兩千餘人為東宮衛士,分屯左、右長林門,號長林兵;又密令右虞侯率可達誌從燕王李藝那裏調來幽州精銳突騎三百名,將他們暫時安插在東宮東麵的各個坊市之中,準備以這些猛士來補充東宮警衛。
李世民並沒有接招,因為用不著,這事很快被人捅了出去。高祖李淵把李建成叫過去責備了一番,將可達誌流放到荒無人煙的巂州(今西昌一帶)去了。
沒關係,李建成做好了兩手準備,除了可達誌之外,他還指使曾宿衛東宮的現任慶州都督楊文,暗地裏募集壯士輸送長安。當時,高祖李淵準備巡幸位於豳州(今陝西邠縣)的仁智宮,令李建成留守長安,帶上了世民和元吉。臨行前,李建成叫來元吉,讓他找個機會幹掉世民。這事看起來不太像太子一貫的風格。
很早以前,李元吉便多次勸說建成先發製人,還誇口道:“我來替大哥殺掉他(當為兄手刃之)。”有次,膽大的元吉居然讓護軍宇文寶埋伏在內寢,想要找機會刺殺前來做客的李世民。
李建成見狀,趕忙喝止了小弟。元吉很不高興,抱怨道:“我這是為大哥打算,於我本人有什麼好處?”
太子是仁厚的,但仁厚也是有底線的。最近一兩年來,李建成也許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盡管唐朝與突厥每每訂立互不侵犯條約,但突厥仍舊犯邊不止,更邪門的是,隻要秦王一出戰,他們便會大敗或者被秦王幾句道理就給講得退兵了。
劉文靜生前是對突厥外聯專員,秦王跟突厥人私底下是否有點不可告人的約定?如果李世民挾突厥以自重,恐怕父皇也遏製不了他吧?實際上,去年九十月間,突厥犯邊時誣告弘農公劉世讓與他們私下交通,李淵果斷殺了劉世讓,抄了他的家。
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漏網一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李淵還立刻把滯留並州的秦王李世民召回長安了。
李建成不能仁厚下去了,“安危之計,決在今歲”。為了確保勝利,太子又加了把勁,他讓郎將爾朱煥和校尉橋公山給募兵的楊文送去武器裝備。
可惜,這次他用力過猛。爾、喬二人到達豳州,便向李淵告發太子建立非法武裝的事。李淵大怒,以親筆手詔傳見太子,令他速來仁智宮麵聖。
大家知道,皇上還老當益壯的時候,太子搞小動作是很犯忌諱的事,從上古到清朝概莫能外。比如康熙朝的阿哥們一鬧,清朝從此不事先立儲了。
李建成很害怕,乖乖前往仁智宮。走出幾十裏地,便把隨從屬官都留在半路,隻帶十幾個人去見皇上。父子一見麵,李建成又是磕頭,又是認罪,還玩空翻摔自己(奮身自擲),差點沒昏過去。
李淵盛怒難消,把太子關在帳篷裏看管起來,隻給麥飯充饑,並派司農卿宇文穎火速去傳召楊文。
事情就壞在楊文身上,他一咬牙一跺腳,反了。太子費那麼大勁認罪,你這不是害人麼?不過,楊文之反,連個水花都沒能激起來。
兩天後,李淵召見世民商量此事,秦王有點不屑一顧:“楊文這小子沒什麼能耐,想必現在慶州府的官吏們已經捕殺他了吧。如若不然,派一員將領過去也就誅滅了。”
高祖卻很重視此事,堅持讓李世民親自帶兵去平叛。下麵說了一段我嚴重認為是被篡改和捏造過的話,即高祖許秦王為太子,道是:“回來以後,我便將你立為太子。我不願意效法隋文帝去誅殺自己的兒子,屆時就把建成封為蜀王。蜀中兵力薄弱,如果以後他能夠侍奉你,你就保全他的性命。如果他不肯侍奉你,你要捉拿他也容易一些。”
配合接下來高祖的行動來看,你會覺得李淵的心思比小女人還多變。據說李世民前腳剛走,李元吉、封德彝和眾妃嬪們為建成求情,李淵就原諒了太子,僅僅以兄弟關係不和睦而責備了他幾句。
七月初,楊文攻下了寧州,但李世民一來,這支造反小分隊便迅速潰散了。最終,第一輪以太子小輸告終,因為李淵把太子的錯算到王珪、韋挺等東宮屬官身上,算到與太子交好的天策兵曹參軍杜淹頭上,把他們流放了。
第二輪。
武德七年七月,是個名副其實的多事之秋。
趕著太子犯錯、楊文造反的緊要關頭,突厥人像掐準了時機一般,大舉進犯。不多時,戰火便在原州、隴州、陰盤、並州等西北地區熊熊燃燒起來。連吐穀渾和黨項人也趁機作亂,攻打鬆州。
反複無常的突厥人實在令人頭疼,有人給李淵出了個主意,燒毀長安,遷都!
理由是突厥人屢次侵犯關中地區,是因為人口財富集中於此,燒了長安堅壁清野,突厥人沒什麼可搶的,自然就不會來侵犯啦。
此人的立論依據很簡單——惹不起,我躲得起。高祖居然認同這種想法,立刻派遣中書侍郎宇文士及翻過終南山,到樊州、鄧州一代尋找可以定都的寶地。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和裴寂都讚成這一策略。
很明顯,突厥人不來了,秦王也就沒什麼特殊理由維持他的重兵了,也就沒那麼大的政治影響力了。
可李世民從來不是個甘心退讓的人,大唐讓野蠻人打得連都城都不要了,豈不是丟盡了臉麵?
於是,他勸諫說:“戎狄之禍,自古有之。漢朝霍去病隻不過是個武將,尚且決心消滅匈奴,何況我一個堂堂藩王?請陛下給我幾年時間,我一定會把頡利抓來。如果不能成功,到時候再遷都也不晚。”
這話立刻提振了李淵的信心,他不由得稱讚一句:“講得好!”
可對方辯友李建成語帶譏諷地說:“話說當年樊噲也打算率領十萬兵馬在匈奴人當中馳騁,秦王不會是想當樊噲吧?”
李世民的回答不卑不亢,且針鋒相對:“形勢各異,用兵不同。樊噲,小豎子耳,有什麼可稱道的?我保證,不出十年便可將漠北地區平定下來。此話絕非虛言!”李淵對次子的軍事水平還是很有信心的,聽他這麼一說,便不提遷都之事了。
李建成直拳落空,又揮出了一記勾拳。他開始走迂回路線,賄賂李淵諸寵妃,讓這些鶯鶯燕燕們集體跑到高祖麵前說秦王的壞話,而且說得非常到位:“突厥屢為邊患,一給錢就退兵,這事太奇怪了。他們肯定是跟秦王勾結好了的,讓他能夠借著禦敵的名義,把持兵權,篡奪皇位!”
李淵對太子與秦王之間的角力心知肚明,世民嘛,大約是想奪東宮儲位,要說他直接篡我的位,不太可能吧。因此,李淵沒怎麼把女人們的聒噪放在心上。不久後,他帶著三個嫡子去城南打獵。為了找回一家人的溫馨感覺,李淵讓三個孩子比賽騎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