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節(1 / 2)

試驗田也好,試驗基地也好,叫什麼名兒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現在已經很有一副興盛的樣子了。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一項項科研成果在這裏生根、發芽、拔節、開花、抽穗、結果。它已不再是過去的那個荒坡,它在科技的推動下已經發展成為全縣乃至全市最負盛名的農業基地。它坡下的路也因它變成了公路,公路的對麵,因它而生的魚池、飼養場應運而生,顯現出現代農業強大的生命力。

鳳林鄉也變了,鄉政府住進了辦公樓,站在上麵,可以看到近處林立的商鋪、遠處整齊的廠房。在鄉政府辦公室裏,張大全、安婧和康渡三人正在商量著成立“安婧農業開發公司”的事兒。這是張大全提出來的,他說自己早就有這個打算,現在隨著試驗田項目的成功運作,成立公司的各方麵條件已經成熟,有些業務其實已經早就開展起來了,公司成立後隻要稍微拓寬一下就成,他對前景充滿了信心。

這個想法康渡很支持,說農學院科技入股、風林鄉土地人股、張大全資本人股,體現了學、農、商三者聯合的模式,不是雙贏的問題,而是三贏的問題。安婧沒有康渡的興奮勁兒,她還有些遲疑,這和她建立試驗田的初衷相去甚遠,雖然張大全和康渡把她的顧慮一一破解了,可她還是拿不準。另外,她覺得自己不是開公司的材料。按照張大全的意思,公司成立後張大全當董事長、安婧當總經理、康渡當總工程師,安婧知道總經理對一個公司來說意味著什麼,她對自己沒有信心,認為張大全讓她當總經理,不能不說有兄妹感情的成分存在。

安婧真的希望那隻是兄妹感情。在認識張大全的日子裏,他與她之間似乎有著一種無法說清的東西,這東西有時候會對安婧形成困擾,這種困擾使她害怕傷害張大全,那是她不希望看到的。

安婧真的非常感激張大全。不是因為他對試驗田項目的支持,而是更加貼近心靈的方麵。張大全一直在關心著她,體貼著她,讓她覺得會有一絲遙遠的溫暖。這溫暖對安婧來說仿佛一種親情,她可以對他訴說自己的不快,甚至和康渡爭吵的事,甚至在夢裏夢到夏商的事。他們聯係最多的是短信,每當安婧用這樣的形式訴說著自己的苦惱時,張大全都會非常及時地勸解她,那感覺很溫暖。有時候安婧也是能感覺到一絲異樣的,張大全也有流露的時候,但不是短信,不是語言,更不是行動,那是他的眼神。從他的眼神裏,安婧能感覺到親情之外的另一種關切,那是愛,是男人對女人的愛。所以安婧很少看張大全的眼睛,有時候張大全從城裏回來找她,她會擔心張大全明明白白地說出來,如果真是那樣,她應該怎樣拒絕呢?

這個問題安婧偶爾會想起,但從來沒有得到過答案,更沒有實踐過。因為張大全一直保持得很好,不說過頭的話,更不做超越範圍的事情。他越是這樣,安婧就越是感激他,越覺得他是一個很好的兄長。是兄長,不是戀人。安婧無法欺騙自己,她不能給張大全男女間的愛,她能給的,是妹妹對兄長的愛,這是不一樣的,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