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如何收場?
泰國最緊迫的危機有兩個。一個是臨時政府、執政黨與反貪汙委員會、上議院的鬥爭,這涉及政府和高官“生死存亡”,決定未來哪派政府來組織新大選和推進政改。尼瓦探隆稱將繼續依法履行職責,直到大選選出新政府為止。
5月8日,反貪委決定起訴英拉在“政府高價從農民手中收購大米案”中存在瀆職行為,而其他一些政府官員也有失察之責,因為政府政策導致虧空數十億美元。輿論估計,9日當選的上議院議長素拉猜(反對派人士)會應反貪委要求而推動上議院彈劾英拉和臨時政府,任命新的臨時政府。而現總理尼瓦探隆和為泰黨則予以反製,稱素拉猜未先辭去副議長而當選上議院議長的程序違法,而且,在沒有下議院存在和開會的情況下,上議院選舉議長是非法的,上議院啟動彈劾英拉的程序也是非法的。此外,憲法法院還在調查執政聯盟多個執政黨的300多名議員去年強推國會修憲涉嫌違憲的案子,若再度做出有罪判決,多個執政黨必遭解散,這些議員將被禁止參政5年。兩派誰勝誰敗,尚難定論。
第二個是素貼領導的示威者和“紅衫軍”同時示威,引發大規模暴力衝突的風險陡增。反政府勢力的目標是推翻他信體製和西那瓦家族的政治生命,5月9日起掀起推翻臨時政府的“最後一戰”,10日示威者進入總理府,並在裏麵辦公。素貼放出狠話,如果12日還未推選新總理,他將自行其是,在總理府宣讀己方政治聲明,儼然就是國家領導人。而支持政府的“紅衫軍”5月10日開始在曼穀西郊和其他地方集會,聲援政府,抗議憲法法院等獨立機構的“不公”。因為,憲法法院2008年和今年解職的三位總理都屬於英拉、他信派,而對民主黨的弊案搪塞不審。針對反政府陣營設立新臨時總理的提議,“紅衫軍”領導人乍都蓬稱,這是違法民主和法律之事,如果上議院真的這麼做,將成為引發內戰的導火線,令泰國陷入災難。
近期,示威引發的暴力衝突、槍擊爆炸等事件頻發,泰國民眾擔心,雙方若爆發衝突(2008年兩派示威者曾多次發生流血衝突),國家將陷入曠日持久的動蕩。
泰國亂局根源並非“疾在腠理”,即無法通過換總理或舉行大選來解決,泰國之亂長期化意味著民主機製運作進入死胡同,深層次原因有多個,要全麵解決之,難於上青天。泰國動蕩恐將持續到年底或更長時間。
如果文人們長期不能解決危機,軍人發動政變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來平息局麵的可能性便會上升,盡管陸軍司令巴育一再表示不會幹政。但是,軍方在曆史上曾發動20次政變,素有幹政傳統。清邁大學政治學研究所主任保羅表示,目前泰國局勢的發展恐怕很快就會演變成軍事政變。10日,曼穀街頭出現一輛坦克,盡管軍方稱這是例行訓練,但無疑增加了民眾對政變的擔心。軍事政變將是對泰國民主的再次重擊。
崎嶇民主之路
泰國1932年即建立民主體製,是東南亞最早的民主國家,然而其民主發展史是一部悲劇:20世紀陷入軍人頻繁政變和長期執政之深淵,21世紀則遭遇政壇變舞台的鬧劇場麵,他信、英拉派和反對派你方唱罷我登場,拚的不僅僅是大選,更是比在街頭示威上誰更鬧、誰更狠、誰能抗。泰國此輪動蕩危機自去年11月起已經持續半年,衝突共造成傷亡約800人,曼穀、中央政府乃至整個國家長期處於失序和半癱瘓狀態。
英拉被解職並未緩解危機,反而引發更激烈的朝野對抗,泰國正邁向“準內戰”的危險局麵。動亂導致泰國2013年經濟增長跌至2.9%,今年恐將在2%左右,因為政府無法編製預算,外資從泰國撤離數十億美元,而泰國六成企業想轉投資外國。
不過,值得指出的是,盡管西那瓦家族的政治之路再度受挫,但其代表和領導草根階層與曼穀精英、傳統權貴集團的博弈,具有重要而深遠的社會政治意義。這畢竟是泰國民主化道路上突破瓶頸的一次重大嚐試,力圖使一人一票選舉製度產生的巨大政治力量壓製住提倡議員和官員任命製的權貴們,這種追求政治平等化、平民化的行為,對泰國的民主化和整個政治生態變化都具有重要意義。但這個曆史進步過程是緩慢的、曲折的,社會代價亦十分高昂。
各派談判、和解乃是國家由亂到治的唯一路徑。而理性推進政治體製改革、提高社會整體民主素養、實現全民遵紀守法等,則是泰國民主走上良性發展之路的必要條件。
(作者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 孟加拉灣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