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贈答勸勉聯(3 / 3)

格超梅以上;

品在分之間。

【注釋】出處:佚名撰。格:品質.風度。如人格,風格。梅:果本名,落葉喬木。品:人品,品德.品質。竹:喬木科,有明顯的竹節。多年生。

【賞析】人們談及人格、品德,總以竹、梅為例,這副對聯亦屬此類。但作者聯意別出一格,他用“格超梅以上”為上聯,似乎有勝一籌之意;“品在竹之間”喻示清廉、淨潔,這個“間”字,妙手偶得。竹均有節,這個節有雙關意,高風亮節是也。全聯十字、作者未加什麼修飾,而是以自然界的兩種植物為襯,啟發人們應該具備梅的堅貞、剛強和竹的節氣品德。以理入聯,以聯言理,雖然缺乏形象思維,但內涵之深則補之不足,讀之如警策在耳,教言在心。

破虜平蠻功貫古今名第一;

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注釋】出處:朱元璋撰,贈徐達聯。破虜平蠻;掃平群雄。“虜”和“蠻”包括北方的元朝勢力,南方的割據勢力,如陳友諒、方國珍等。名;名次排列。名一作“人”。出將入相:稱人文武兼備,出可為將,入可為相。徐達先為將,後為相,可當此譽。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史稱明太祖,因其用過“洪武”年號,後人多稱他為“洪武皇帝”或直呼“朱洪武”。

【賞析】用聯語來品評人物,歌功頌德,都不泛溢美之詞,可也不可亂下讚語,阿諛奉迎。事實和分寸的把握在這裏顯得十分重要。這副對聯的作者是皇帝,當然不存在阿諛及奉迎的問題,他對徐達的褒揚是以事實為依據的。

上聯寫徐達的武功。“破虜平蠻”概括了徐達能征貫戰,屢建戰功的不平凡的經曆,體現了作為開國元勳的英雄本色。據史籍記載,徐達“善治軍,長於謀略,師之所至,不妄殺掠”,所以他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在南方掃平陳友諒、方國珍、陳友定等,取得決定性的軍事勝利之後,朱元璋又命徐達以“征虜大將軍”率師北伐中原,連克山東、河南,不久又攻克大都(北京),元朝宣告滅亡。之後,徐達又經略西北。

那麼,“功貫古今名第一”是否為溢美之詞呢?“貫”為貫穿之意,說徐達“功貫古今”未免言過其實,但說當今“名第一”卻是不假,因為明朝立國,有功之臣頗多,徐達為功臣之首。下聯寫徐達的才能。“出將入相”也有事實根據,徐達始為“大將”,繼而授“淮興翼元帥”,南下攻張士誠時,遷“奉國上將”,戰敗陳友諒後,受命“大將軍”,北伐時又命為“征虜大將軍”,這些皆可作為“出將”的注腳。

徐達先後擔任過“同知樞密院事”“左相國”“右丞相”“左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曾封信國公,後改魏國公,最後封為“中山王”,這些可作為“入相”的注腳。至於“才兼文武世無雙”,其中“才兼文武”是承上“出將入相”,說來順理成章。

“世無雙”是言當今沒有第二個像他那樣的兼才,此話也並非不著邊際。朱元璋對楹聯頗有興趣,提倡之功不可磨滅。就他自己寫的這副對聯看,上下聯可謂珠聯璧合,字斟句酌。上下聯其實各含兩個短句,以“破虜平蠻”對“出將入相”,以“功貫古今名第一”對“才兼文武世無雙”,相當工穩,尤其“第一”與“無雙”兩個數詞對得好。從聲律上看,在關鍵字眼上皆能平仄相對,如“蠻”對“相”,平對仄,“一”對“雙”,仄對平。非精於此道者,不能如此。

海為龍世界;

天是鶴家鄉。

【注釋】出處:佚名撰。這副古楹聯,載於清學者魏源著《魏源集》。

【賞析】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有鱗有須並且能興風作雨的神物。封建時代則作皇帝的象征。鶴是活動於平原水際或沼澤地帶的一種鳥,在我國民間常以它來象征吉祥喜慶之物。巨龍神遊大海、白鶴飛鳴雲天,好一個開闊遼遠的意境。這副對聯,起句不凡,對應脫俗,彰顯其宏達的氣度和奮發作為的誌向。

讀書眾壑歸滄海;

下筆微雲起泰山。

【注釋】出處:俠名撰。壑:坑穀、深溝。滄海:古水名,我國古代對東海的別稱,渤海,又通謂之滄海。微雲:微薄的雲塊。泰山:山名,在山東省中部,古稱東嶽,主峰在泰安縣城北。

【賞析】把讀書的心得感受錄於聯語,在古聯中亦常見之;然而,像這位作者能把學而有得的道理用形象的文學語言表現於聯語中的佳作還屬不多,這副治學聯點說了一個讀書重在積累知識的過程,積少成多的知識才能換來了視野的開闊,“書海”融入“腦海”,下筆也就化腐朽為神奇了,“微雲”起,“泰山”之高豈能相比。從表現形式看,這副治學聯符合對聯的寫作要求,全聯側重“讀書”“下筆”,說教切意。

琴心妙清遠;

穀性多溫存。

【注釋】出處:梁章钜撰。梁章钜是福建長樂人,字閎中,又字茝林,清嘉慶年間中進士,曆任江蘇巡撫、兩江總督,是清代著名文學家,著作甚豐,有《經塵》《夏小正通釋》《論語孟子三國誌旁證》《清書錄》《稱謂錄》等七十餘種,在對聯方麵,也有濃厚的興趣和獨到的見解,著有《楹聯叢話》《楹聯續話》《楹聯三話》《巧對錄》等,是著名的楹聯大師。琴心:琴,一種撥弦樂器,俗稱“古琴”,周代已有。“琴心”,是指以琴聲傳心意。清遠:清明廣遠。《晉書·王導傳》:“導少有風鑒,識量清遠。”穀性:指善良美好的秉性。

【賞析】這是梁章钜贈與友人的一副饋贈聯,表明了梁章钜和友人之間的真摯情意,以及對友人的深切關注之情,又體現了他對美好品德的讚賞和追求。

上聯用“琴心”來表達相互間的友情,既表明他們友情的深厚和純真,又點出他們的交情是“淡若水”的君子之交,而非“甘若精’的小人之交。“琴心”兩字,自古以來就代表了文人對純真友情的理想追求。這非常合乎信奉潔身自好、待友以誠的梁章钜作為文學家的身份和語氣。“清遠”不但表達了思想的清明,而且表明了心胸的開闊與廣遠,亦是舊社會不願與社會同流合汙的有識之士自身修養的共同目標。作者用一個“妙”字來連接“琴心”和“清遠”,確是妙到極點,一方麵說明作者在修身養性方麵對“清遠”目標的追求,另一方麵又說明作者的追求並不僅僅滿足於“清遠”,“琴心”般的友誼,比“清遠”更高闊、更偉大。讀置上聯,使人和作者的心產生共鳴。

下聯用“穀性”來概括作者對美好品德的向往與追求,其遣詞和用心與上聯的“琴心”一樣,皆是苦心孤詣,寄托了作者在品德方麵的最高希望和理想。“溫存”的品格人見人愛,作者用一“多”字來連接,既可看出作者用詞的苦心和獨到功夫,又能說明了“穀性”中有無盡的“溫存”,指明了作者在“穀性”和“溫存”兩者之間的偏愛。看完下聯,仿佛使人體驗到作者一生對“真、善、美”的孜孜追求。

本聯構思奇妙,用“隔”的手法來寫友情和品德,避免了平鋪直敘、沒有想象空間的弊端,使人產生一種回味無窮。浮想聯翩的神奇效果。此外,用詞奇妙,對仗工整亦為本聯一大特點,“琴心”對“穀性”,“清遠”對“溫存”,從語意上來講均對得十分工巧。而“妙”“多”兩字在此用得更見功夫,起到畫龍點睛、頓增光彩的作用,是本聯的關鍵字。本聯雖然隻有短短十字,寓意深遠,讀來抑揚頓挫,情趣橫生,好似看到了作者與友人的坦蕩胸懷,無怪乎本聯曆來成為歌頌友情和美好品性的不朽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