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贈答勸勉聯(2 / 3)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注釋】出處:曹雪芹撰,寧府上房聯。洞明:了解透徹。皆:全;都。學問:本謂學習,問難,後汔指各種知識。人情:人心,世情,人情世故。練達:熟練通達。

【賞析】這副對聯映襯著這樣一個環境,描繪了賈寶玉當時是這樣一個心理狀態。《紅樓夢》第五回這樣寫道:“當下秦氏引了一簇人來至上房內間。寶玉抬頭看見一幅畫貼在上麵,畫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圖》,也不看係何人所畫,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對聯,寫的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及看了這兩句,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裏了,忙說:‘快出去!快出去!’”

這裏一畫一聯,畫的內容取材於六朝無名氏《三輔黃圖·閣部》所載故事;“劉向於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拄藜杖,叩閣而進,見向暗中獨坐誦書,老人乃吹杖端煙然(燃),因以見麵。授‘五行洪範’之文……至曙而去。請問姓名,雲。我是太乙之精。”這《燃藜圖》乃是神仙功人勤學苦讀的畫麵。而這副對聯說,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學問;有一套應付人情世故的本領也就是文章。畫與對聯相輔相成實力勸學“仕途經濟”的楷模和格言,個中哲理,頗令人讀後玩味不已。

賈府是寄希望於賈寶玉榮宗耀祖的,他們利用各種方法強迫他讀書,盼望他在仕途上能飛黃騰達,可他卻偏偏“潦倒不通庶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故此賈寶玉對於勸人勤學的《燃藜圖》和勸人學“仕途經濟”的格言對聯不屑一顧.連叫“快出去,快出去!”這就十分突出地勾勒了賈寶玉所處環境的特點,以及賈寶玉對所處的典型的環境的態度,從而更為形象地突顯了賈寶玉的思想情操,充分顯示了這個封建叛逆者的性格特點。

這副對聯對仗工整,文辭精美,言簡意賅,意味悠長。所講修身處世之法,若把它從《紅樓夢》這部小說中的具體情節中抽出來,單獨予以品味,並把人情世故提升為一門交際學問來研究,則大有文章可做。這對聯則不能不是千百年來人們凝聚成的處世哲學的形象概括。

兩腳不離大道,吃緊關頭,須要認清岔道;

一亭俯看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趕上前人。

【注釋】出處:佚名撰,貴陽圖雲關聯。圖雲關:又叫圖寧關。在貴陽城東南二裏的高山上,附近有茶亭飯館。

【賞析】本聯從普通的圖雲關景致著手,用淺顯易懂的文句,揭示了人生道路中所應持有的一般態度,頗富哲理,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和教育意義。

上聯告訴人們要腳踏實地地生活、奮鬥,而不是好高騖遠。特別在關鍵時刻,必須冷靜地思考、分析,以選擇正確的方向。下聯則指出,人們在前進的過程中,必須高瞻遠矚,而不能那種鼠目寸光、急功近利。隻有腳踏實地、高瞻遠矚,朝著認準的目標前進,奮勇獻身,自然會水到渠成,“趕上前人”。

本聯從圖雲關上所看景致出發,把深刻的哲理寓於普通的景致之中。此聯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對仗也極為工整,而且把上下聯的第一句所深含的寓意翻譯出來也是極為工整的。上聯中“兩腳不離大道”可譯為“腳踏實地”;下聯中“一亭俯看群山”可譯為“高瞻遠矚”。本聯正是以普遍而又深刻的哲理寓於通俗的文句中,才為今人所樂道。

金針引動獨龍行;

銀剪裁開雙鳳舞。

【注釋】出處:楊士奇撰,裁縫鋪門聯。楊士奇,名寓,號東裏,江西泰和人。過去在湖廣各地做塾師多年。建文初被薦人翰林,參與修《太祖實錄》,永樂初進左諭德,成祖北巡,常使留輔太子。仁宗即位,任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宣宗朝和英宗初年,長期輔政。與楊榮、楊博並稱“三楊”。著有《東裏全集民文淵閣書目風曆代名臣奏議》《三朝聖諭錄民奏對錄》等。

【典故】據江西泰和《楊氏家譜》記載,楊士奇二十歲以後,為拓寬視野,離開家鄉去遊曆教書。當他客遊湖湘等地時,與之交遊者,都是有名望有才識的人。有一次住在一位同鄉家裏。這位同鄉開一爿裁縫鋪。時值春節,同鄉請楊士奇書寫一副春聯,楊士奇略運神思,揮筆而就。聯雲:“金針引動獨龍行,銀剪裁開雙鳳舞。”運筆蒼勁沉著,用墨濃淡相雜,生動有姿。對聯貼出之後,全城轟動。從此,這家裁縫店身價百倍,生意興隆。

【賞析】這副對聯對仗工整,形象鮮明生動,想象豐富,切合主人家的職業特點。且看:針是“金針”,剪是“銀剪”,針、剪之色,描繪得十分貼切。“獨龍行”一喻針線,二喻穿針引線之手猶如遊龍戲水,多麼生動、活潑自如。“雙鳳舞”,一喻布剪開之形狀,二喻雙手撕布的快速動作,有如雙鳳翩翩起舞,多麼漂亮的動作,多麼傳神的形象。將裁縫師傅高超的技藝寫得活靈活現。

春風比和,秋月儷潔;

東嶽量峻,北溟測深。

【注釋】出處:佚名撰。比和:比,頻頻;和:和諧,溫和。比和,即頻頻送暖。儷潔:雙雙媲美。儷,並、偕之意。東嶽:泰山的古稱。量峻:量,丈量;峻,高大。北溟:亦作北冥,古人想象中北方最遠的大海。

【賞析】這副十六字聯初看起來象幅描寫風、月、山、水的景聯,其實不然。細加品味之,則為一副省身、陶情和勵誌的聯語。今譯意為:熱情滿腔,有如和暖的春風,心地善良,如同高潔的秋月;遠大理想有如高峻的東嶽,高深的學問如同深邃的北溟。寥寥數字,詠誌情韻躍然紙上。這副勵誌聯,含蓄雋永,內涵深切,短短十六字用了春風、秋月、東嶽、北溟四個典故,妙喻和四個動詞比、儷、量、測,可謂字字珠璣,喻理深透。長的自勉聯自有其功,短的勵誌聯有其獨到之妙,這副十六字的省身短聯正是典例。

思其艱以圖其易;

言有物而行有恒。

【注釋】出處:佚名撰,集句格言聯。思其艱以圖其易:出自《尚書·君牙》,其意是處理事情時,要充分考慮到事情的艱難程度,而盡可能從容易成功之處去著手解決它。圖,謀取。言有物而行有恒:出自《易·家人》,意即,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應當深思熟慮,以期合乎事物的規律、常理。行,行為。

【賞析】本聯作者妙手偶得,選取《尚書》和《易》這兩部經典中的兩句話組成這副格言聯,作為人們處事為人的座右銘,確實運思神妙。它不僅在舊時代對人們起到省身勵誌的作用,就是在今天,我們也還可以賦予它新的意義,仍然能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勉勵自己成為一個言行一致、矢誌不移地奮發進取之人。

上聯“思其艱以圖其易”是言如何處事。它辯證地論述了“艱”與“易”的可逆關係:處理任何事情,要充分估計到它的困難,從總體上去把握它,在具體解決問題時,需要講究策略與方法,努力從有利之處開始,以化艱難為容易,取得成功。下聯談一個人的行為準則:應當言之有物,行之有恒,使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上下聯意思連貫,構成一個整體,成為人們為人處事的座右銘。

本聯雖為集句,可作者擇句絕妙,上下聯雖然出自兩本書,但是內容相關,對仗十分工整,上下聯還各自用了複字對(其、有)形成了一種肯定的氣勢,使得語氣更為強調、有力。上下聯除第一字外,平仄都相反,造成了一種協調的節奏,富有樂感美。上下聯的第一字雖然皆為平聲,但上聯“思”為陰平,下聯“言”為陽平,係陰陽相對,仍然有音調跌宕感。上聯最後一字“易”(去聲)為貝收,下聯最後一字“恒”(陽平)為平收,完全符合嚴式對的要求,真正做到了珠聯壁合,使這副集句聯顯得天衣無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