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兒莊大戰遺址紅色旅遊區(2 / 3)

台兒莊運河號稱"活著的運河",其曆史風貌果然非其他地方可比。它是1959年京杭大運河台兒莊段改道城外時留下的,全長3公裏。由於古街保存完好,而且生活氣息濃鬱,真有回到明清時代之感,世界旅遊組織稱為"京杭大運河僅存"的清代文化遺產,丹麥旅遊專家彼德森說:"我夢寐以求的中國大運河就該是這個樣子。

台兒莊運河古道北岸的順河街、越河街、丁字街等部分古街巷以及岸兩邊仍然保存完整,原汁原味的明清古商鋪、古民居,還有岸邊的古碼頭等,最老的已有500多年曆史。這些街巷、古居順河而建,布局靈巧,遠看參差蜿蜒、錯落有致;難得的是,古街民風淳樸依然,居民依然保存著百年前的生活習慣和節奏,"活著的曆史"大概就是如此吧。明清建築風格最為集中的越河街上,隨青石鋪路卵石鑲邊的古道蛇行,但見兩旁重樓疊院,馬頭牆高低錯落,昂首雲天,既有北方建築的沉穩,又有江南建築的靈巧。細看店麵臨街而立,庭院朝運河開,既順應了地利人和,又有節奏明快、方便實用的商業特色。古運河邊至今猶存的駝家碼頭、鬱家碼頭、王公橋碼頭、四十萬碼頭等,一律青石築就,台階錚亮,從中可見當年的繁華。運河古道南岸,還保存著大麵積的古村落,全是草屋茅舍、泥牆草頂,古樸清幽,隱居於參天古木之中;清代的貞節牌坊、興隆橋、清真寺等古跡、遺跡散落其間,隨處可見……

丁字街上老字號藥店中和堂不但可以作為運河經濟繁榮的見證,也是台兒莊商業風氣平和中正的代表。這個現存兩層小樓的藥號建於清光緒年間,當年與它齊名的還有衛生堂、仁壽堂、榮壽堂、保壽堂、泰山堂、義生堂六家藥店,均以出售中藥為主,兼而醫治病患。中和堂自開業起就賓客盈門,藥店以售好藥、不賺錢為宗旨,人人傳說"中和堂的藥好"。中和堂生意興隆還與其服務態度有關,店門兩側至今可見的對聯寫道:"中正存心深積德,和平養氣廣生財。""積德生財"正是中和堂的經營之道。可惜的是,當時的眾多藥店大都毀於台兒莊大戰。

台兒莊在現代史上卻是一個鮮血鑄就的名字。1938年3月,日本侵略軍第五、第十兩個精銳師團分擊合進,進攻台兒莊。中國軍隊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將軍命令第二集團軍孫連仲部的3個師沿運河一線布防。日軍憑借優勢武器,攻入城內,雙方遂展開激烈巷戰,戰鬥異常慘烈。日軍一度占領城區的三分之二,日本新聞媒體對外宣稱:"台兒莊已被我軍占領,太陽旗已在台兒莊城內迎風飄揚。"

孫連仲總司令給李宗仁將軍緊急電話:"二集團軍已傷亡十分之七…可否請長官答應暫時撤至運河南岸,好讓第二集團軍留點種子。"李宗仁嚴令孫連仲:"我們在台兒莊血戰一周,勝負之數決定於最後5分鍾,援軍明日中午可到,我本人也將明晨到台兒莊督戰。你務必守到明日拂曉,如違抗,當軍法從事。"孫連仲打消撤退念頭,下決心死守到底。他給守城主將31師師長池峰城打去電話說:"我們要用血肉之軀來填敵人的炮火,士兵打完了,你就填進去,你填過了,我總司令就填進去,有誰膽敢再提過河者,殺無赦。"4月3日,戰鬥進入白熱化狀態,攻城日軍向中國守軍陣地發動全麵進攻。緊急時刻,池峰城向全師官兵說到:"台兒莊是我們全師官兵的墳墓!就是剩下一兵一卒也要堅守陣地,任何人不得撤退,違令者嚴懲不貸!"他命令工兵炸掉運河浮橋,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在不足10平方公裏的範圍裏,敵我雙方血戰16天,美麗的運河小城房無完房,牆無完牆,屍橫遍野,日軍的鋼盔堵塞了運河的水流,手榴彈的木柄碎片積存了一寸多厚,運河水為之染紅。中國軍隊殲敵1萬餘人,以3萬人的代價贏得了台兒莊大捷。

清真古寺民族魂

台兒莊清真寺位於古鎮東北部,台兒莊大戰時,曾為第二集團軍31師某團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