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2)

在新時期三十多年的探索過程中,在許多雜誌社、出版社的熱心扶持、引領下,小小說文壇梯次性地後浪推前浪般出現了一批批優秀的經典性小小說作品、一茬茬獨具特色的標誌性小小說作家,小小說創作取得了非凡成就,小小說事業有了舉世矚目的長足發展。但不可否認,小小說世界也一直呈現著泥沙俱下的雜亂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目前處理好小小說的傳統性和現代性的關係,有著非常強的針對性和必要性,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的。

對於小小說傳統性和現代性的關係問題,也許有人會認為,它們是互相對立的矛盾的不可調和的。但我認為它們是完全可以統一起來的,並且也隻有統一起來,小小說的天地才會是全新的。

小小說也是小說,是小說家族中的重要一員,所以必須堅持小說元素的不可缺失性,也就是說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小說的優秀傳統。小小說盡管篇幅短小,但也要努力鍛造個性的語言,營構曲折的故事,選擇獨特的細節,塑造鮮明的人物。多年來,有些作者放棄難度寫作,致使一批批形同垃圾的小小說出現在許多報刊上。我們看到許多小小說是沒有做到向傳統致敬的,是沒有堅守住小說藝術底線的。這些所謂的小小說人物形象弱化,細節陳舊重複,故事平庸雷同,語言千人一腔。在小小說的作品譜係中,有這些作品和沒有這些作品沒有什麼區別;在小小說作家隊伍中,有這個作者和沒有這個作者沒有多少意義。

有出息的小小說作家必須繼承優秀的傳統,堅守小說藝術的底線,對敘事倫理有獨特的理解,將生動典型的人物形象、獨特出色的真實細節等毫不猶豫地納入自己的藝術謀劃之中。要毫不動搖地堅信,小說的核心是人物,小說家的根本任務是寫出生動活潑、個性鮮明的人物,其他一切都是圍繞人物來運轉和展開的。細節是塑造人物最有力的構件,缺少獨特精彩的細節,人物就很難有骨有肉地站立起來。當然,社會在前進,生活在瞬間發生著千變萬化的轉換,異己力量、孤獨感受讓人們的心理難以承受,物質產品日益豐富而獲得人的尊嚴、人的價值卻越來越困難,人的自由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無情的擠壓,這是可悲的和可怕的,但這也給作家在創造和創新方麵提供了展開出色神奇想象力的更廣闊的天地。為了更好地表達作者獨特的人生體驗和社會感受,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單純強調頂禮膜拜傳統還是遠遠不夠的,有出息的作家還要對現實生活不斷地進行精神性的超越。小小說作家更應該自覺地努力作為,由滿足於表現生活飛升到表現存在。如果說短篇小說是敘述藝術的頂峰的話,那麼小小說就是頂峰之上的頂峰。因為小小說篇幅短小,必須用心營構,不能有一點馬虎和掉以輕心,否則就會露出不精致的馬腳,敗壞讀者胃口。再者,在如此短小的篇幅裏,如果不能突破記錄社會事件的層麵,去通過對現實的反映表達出精神層麵上進行追問的東西來,那就不是真正具有現實感的作品。長期以來,應當說也一直有一批小小說作家在自覺進行著不懈的探索,但可怕的是成功的比例還太小。很多人表現出嚴重的精神惰性,僅僅是在追求形式上的膚淺探索,比如滿足於弄出幾個結尾,比如滿足於故事中再講一個故事,比如把平凡的故事包裝在荒誕的外殼裏麵,等等,而是忽視了更重要的比如“思想”、“詩意”、“存在”、“境界”等等。我們看到,小小說寫作者把自己降格成了一個僅僅講故事的人,有的甚至滿足於完成了一個小紀實、小幽默、小寓言等,寫出的作品見小趣味不見大思想,見物不見人,沒有讓自己成為現實的思想者、精神的探索者、存在的開拓者。要提升小小說的藝術品位,就要克服藝術思維的僵化,努力透過時代的表麵現象,對過去的和當下的生活進行現代性的準確透視,對存在進行持續不斷的刻骨體驗和精神探險,對現實進行冒險的想象,不僅僅要由平庸的敘事過渡到精妙的敘事,更要用文字的力量激活人們的想象力和感受力。作家不是描摹現實而是通過想象虛構事實,並對這些虛構的事實以個人性的理解組合成新的配置方式,形成對世界的非合唱性的獨特發言。通過為意義提供精準的形式載體,作家的藝術的境界也得以彰顯。作家怎麼理解和表現這個世界,怎樣通過對世界的哲學思考理解和表現人的存在狀況,決定著作品的思想深度和精神質量。著名學者斯賓格勒曾說過,進入20世紀後,“維護生活完整性的任務開始由社會轉交給了個人——轉交給對生活中的事物具有獨特看法的個人,他體現了某種秘密的本質,隻有這種本質才使世界具有合理性”(引自英國詹姆斯·麥克法蘭《現代主義思想》,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編《現代主義》,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作家是這些被委以重任的個人之一。小小說作家當然也要自覺地承擔起這一重任,以廣闊的思想視野,深厚的生存體驗,不竭的創新精神,做關於存在的持續探索者。就是一個小的題材,也要以對現實的深情關懷為之注入大的精神境界,反映時代的本質特征,創作出具有精神指向性和靈魂穿透力的文本,以此來開拓出一片小小說藝術的新天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