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民用飛機簡介(二)(1 / 3)

A330/340客機

A330/340是歐洲空中客車工業公司在分析世界主要航空公司90年代需求後,於1986年1月宣布研製的兩種先進雙過道寬機身客機。除了發動機的數量和與發動機相關的係統外,這兩種機型有很大的共同性,它們有的零部件可以互相通用,采用同樣的機身,隻是長度不同,駕駛艙、機翼、尾翼、起落架及各種係統都相同,這樣可以降低研製費用。1987年6月歐洲客車工業公司決定A330和—兩個型號作為一個計劃同時上馬。A330和—兩個型號的研製費共計25億美元(1986年幣值),由法國航宇公司德國空中客車公司、英國航宇公司、西班牙飛機公司共同分攤,荷蘭福克公司和比利時空中客車公司為歐洲空中客車工業公司的準成員國,沒有參加投資,隻承擔飛機的生產製造。A330和采用了許多現代化技術,如電傳操縱和多功能座艙顯示裝置,由於采用先進機翼、髙效率發動機及大量的複合材料,減輕了飛機的重量,飛機每千米油耗和每座直接使用成本都有較大下降。

伊爾-18短程運輸機伊爾-18是前蘇聯伊爾設計局研製的4發渦輪架式短程客機。其經濟性和安全性都比較好。1955年開始研製,1957年7月原型機首次試飛,1959年4月開始投入航線使用。主要型號有:伊爾-18,基本型,84座;伊爾-188,標準型,110座;伊爾38,是由伊爾-18改裝成的岸基巡邏反潛機;伊爾是由伊爾-18改裝的電子幹擾機,其機身下裝10.25米長的電子設備吊艙,並裝有側視雷達;前蘇聯民航局還將退役的客運型改為貨運型使用。各型總生產量700多架,其中有100架出口。米。

重量數據使用空重:35000千克,最大商載135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64000千克。

數據最大巡航速度(高度8230米)645千米義時,經濟巡航速度625千米7時,最大爬升率7米7秒,最大載重航程3700千米,最大油量航程7240千米,起飛跑距離1300米,著陸滑跑距離850米。

伊爾-96客機

1987年前蘇聯伊爾設計局宣布在伊爾-86基礎上研製一種新型號伊爾96300。與伊爾-86相比,機身縮短。可載乘客300名,飛行9000千米。從外形上看,該機與伊爾86很相似,但它采用了包括複合材料在內的先進的結構材料以及一係列現代技術,其使用壽命為60000飛行小時,12000個。共製造5架原型機,其中3架用於試飛,2架用於靜力和疲勞試驗,第一架原型機於1988年9月首次試飛。此外,還有一種350座級的改型,稱為伊爾- 350,其機身加長,預定於1993年首次飛。

安-124客機

安-124是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4發遠程重型運輸機。其總重超過美國的戰略軍用運輸機。前蘇聯用它來取代1974年已停產的安22戰略運輸機。1982年12月第1架原型機首次試飛,第2架原型機1985年5月飛往巴黎參加航空展覽會,首次向全世界公開。1986年1月交付使用,1987年投入批生產。1985年7月安-124載重171219千克飛到10750米髙度,超過美國05夫所創造的載重高度飛行紀錄。安-124後來又創造了20多項被國際航空聯合委員會所承認的各種飛行紀錄。安-124在外形布局上除了低平尾之外,其他方麵均酷似美國的5人,它也有一個可以向上折起的機頭,當機頭折起時,機頭形成一個大艙口,用於裝卸人貨物,尾部艙門兼作貨機。起落架有24個機輪,使它可以在簡易跑道上起落。機艙分為2層,駕駛艙和客艙在上層下層是貨艙。駕駛艙內正副駕駛員後方為領航員和通訊員,駕駛艙右側是兩名隨機工程師,貨物裝卸員在駕駛員艙過道區。駕駛艙後麵有廁所、洗澡間、廚房和設備間,還有兩個客艙供機組人員休息。從機翼部分的機身向後延伸的上層客艙可容納88名乘客,從下層貨艙通過液壓折疊梯可進入上層駕駛艙和客艙。此外,翼下左前方有駕駛艙入口,在機尾兩側和右側還有3個客艙登機門。

圖-154客機

圖-154是前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三發中程客機,用來代替圖-104、伊爾-18中短程客機。1知年春開始設計,1968年10月首次試飛,共有6架飛機用於研製試飛,1972年2月開始交付使用。圖-154是前蘇聯第一種按西方標準設計的客機,使用壽命為30000飛行小時,在前蘇聯研製的大型飛機中,圖-154是生產較多和使用較廣的一個型號。主要型號有:圖-154,基本型,載客量167人;圖454人,發展型,提高了發動機功率,增加了起飛重量,改進了設備,1975年開始投入航線使用;圖-1548,改進型,動力裝置與人型相同,裝備了II級自動著陸用的飛行控製和導航係統,采用低速橫向操縱擾流器,外段低速副翼變短,改善了飛機橫向操縱性,機身後氣密隔框後移,增加客艙長度,載客量達到180人,1977年開始批生產;圖-1540,貨運型,在B型基礎上改裝。

圖-144

是前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一種超音速運輸機,總體布局與英、法聯合研製的超音速運輸機“協和”號極其相似。1962年開始研製,1968年12月原型機首次試飛,1975年12月圖-144先於英、法聯合研製的“協和”號投入前蘇聯國內航線試用,先用於貨運和郵運,1977年11月開圖-144;始客運飛行。1978年6月停止客運飛行主要原因是一些嚴重的技術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1984年8月圖-144退出航線。1980年底停產,共生產13架。與“協和”號一樣,圖-144雖然在技術上是成功的,但作為一種商業運輸機是失敗的。

“三叉戟”客機

“三叉戟”是英國原德哈維蘭公司(已並入英國航宇公司)研製的中短程三發客機。1957年開始設計,1962年1月首次試飛,1964年春投入航線使用。“三叉戟”共有4種型號:“三叉戟”,初始生產型,載客103人,共生產24架;12,加大航程型,載客115人,生產15架;22,發展型,載油量和航程再增大,1968年開始交付使角,生產50架,中國民航訂購―;38,機身加長5米,載客128180人,機尾增加1台供起飛用的渦噴發動機,生產26架。各型共生產117架,1的8年停產,1979年22型單價750萬美元,下述內容適合於22型。

L-1011“三星”(及此)客機

L-1011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三發中遠程客機。1966年開始研製,1970年11月原型機首次試飛,1972年4月交付使用。有L-1011、L-100、L-200、L-250、L-500、L-600等型號。它與波音747、D-10屬同級的寬機身中遠程客機,但比後二者晚12年投入使用,在競爭中處於下風位置。11011在生產250架後於1983年8月關閉生產線。洛克希德從此退出幹線客機的競爭行列。

MD-90客機

1989年12月,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宣布上馬190中短程雙發噴氣客機係列。麥道公司原準備在1951上裝超高跑道比槳扇發動機,現改裝渦扇發動機。理由是,世界石油市場油價一直趨於穩定,致使槳扇發動機的節油效果不太能顯示出經濟上的優越性。190客機係列將安裝兩台國際航空發動機公司的2500渦輪風扇發動機,采用與―80相同的機身橫截麵、先進高升力機翼和電子飛行儀表係統駕駛艙顯示器,並且可互換標準單元體機身部件,這使得190可與在同一生產線上裝配。客機係列有三個型號。第一個型號心辦30,機身在肌80基礎上於機翼前部增加1.45米並采用14D-87的尾翼,麥道公司正在將D-80槳扇驗證改裝成原型機。預計1993年初首次試飛,1994年取得適航證並開始交付使用。第二個型號9D-10,基本型,機身長度與騰-87相詞,期望1995年初取得適航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