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京官要到外地任職,臨行前,去向老師拜別。老師說:"外地的地方官不容易當,你要小心謹慎為好。"京官說:"老師放心,我準備了高帽一百頂,逢人便送一頂,這樣,恐怕不至於會有什麼問題。"老師聽了很生氣,當場訓斥他:"吾輩為官,不可搞邪門歪道,哪有像你這樣辦事的?"京官說:"老師這話很對,不過當今這個世界上,像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能有幾個?"老師聽了,轉怒為喜,點點頭說:"你這一句話倒也說得很對!"
京官從老師那裏辭別出來後,笑著對人說:"我的一百頂高帽,如今隻剩下九十九頂了!"
看來人人都願意被人奉承,正直的老師也被一頂高帽擊中了。自古以來,許多人善於拍馬屁、勇於巴結奉承,所以官運亨通、平步青雲。因此,拍馬屁也是一門學問。
乾隆皇帝是一個非常好玩的人,他一生中先後七次下江南,遊遍了全國名山大川,乾隆也是個喜歡讀書的人,多次遊曆加上飽讀詩書,所以學識淵博,興趣廣泛,他喜歡在處理政事之餘品茶,論詩,題字。
有一天宰相張廷玉剛上完朝,辦完公事,回到家休息。乾隆突然來造訪,張廷玉感到這是個莫大的榮幸,對乾隆道:"臣在先帝爺手下當了十三餘年差,從來沒有這個例,哪有皇上來看下臣的!真是折煞老臣了!"張廷玉深知乾隆很好茶,命令把家裏的陳年雪水挖出來煎給乾隆品嚐,乾隆很高興地招呼跟隨的人坐下,且道:"今兒個我們都是客,不要拘君臣之禮。席坐而論道品茗,不亦樂乎?"水開後,乾隆親自給各位泡茶,還講了一番茶經。張廷玉聽後由衷地歎服:"我哪裏省得來,隻知道吃茶可以解渴提神,一樣的茶和水,我從來沒聞過這樣的香味。"李衛也乘機稱讚道:"皇上聖學淵博,叫人歎為觀止,吃一口茶竟然有這麼多學問?"乾隆聽後心花怒放,談性大發,從"茶乃水中之君子,酒乃水中之小人"講到"寬猛之道",妙語連珠,滔滔不絕,眾臣洗耳聆聽。乾隆話剛結束,張廷玉就說道:"下臣在尚書房辦事幾十年,兩次丁憂都是奪情,隻要不病,與聖祖,先帝算是朝夕相伴。午夜捫心,憑良心說話、私心裏也常有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個想法。隻是我為臣子的,盡忠盡職而已,對陛下的旨意,盡力往好處辦,以為就是賢能宰相。今兒個皇上這番宏論,從孑L孟仁恕之道發端,譬講王朝政綱,·雖隻講"超中庸"三個字,卻發聾振聵令人耳目一開,皇上聖學,真是登峰造極的地步。"在場的隨從都應聲附和,乾隆心中自然樂不可支。
這個例子很好地說明了在工作之外讚美的技巧,乾隆手下的大臣們抓住時機,對乾隆的"茶道"、"中庸"、"宏論"等大加讚美,這些人之所以官場上如魚得水,恐怕與他們這種別致的讚美術有很大的聯係。很多東西與今天的情況是相通的。
包拯就任開封知府後,要選一名師爺。經過筆試,包拯從上千人中選擇了10個很有文才的人。第二個程序是麵試,包拯把他們一個跟一個nU進去,隨口出題,當麵回答。
包拯麵試題目出得也很別致,前麵9個一一進去後,包拯指著自己的臉對他們說: "你看我長得怎麼樣?"那9個人抬頭一看包拯的臉龐,嚇了一跳;頭和臉都黑得如煙熏火燎一般,乍一看,簡直就像一個黑壇子放在肩上;兩隻眼睛大而圓,瞪起來,白眼珠多,黑眼珠少。他們想:如果把他的模樣如實講出來,那他一定會火冒三丈,哪還能當師爺,說不定還會遭一頓打呢!不如循守常道,恭維一番,討他個喜歡。於是一個個恭維他眼如明星,眉似彎月,麵色白裏透紅,純粹是副清官相貌。氣得包拯將他們一個個趕走了。
第十個應試者進來了,包拯也問相同的問題。那個人向包拯打量了一番,說道:"老爺的容貌嘛……""怎麼樣啊?""臉如壇子,麵色似鍋底,不僅說不上俊美,實在該說是醜陋無比,特別是兩眼一瞪,還有幾分嚇人呢?"包拯一聽,故意把臉一沉,喝道:"放肆,你竟敢這樣說起本官來了,難道就不怕本官怪罪於你嗎?"那人答道:"老爺您別生氣,小人深信隻有誠實的人才可靠,老爺的臉本來就是黑的,難道別人說一聲美就變美了嗎?老爺雖然相貌醜陋,但心如明鏡,忠君愛國,天下人皆知包青天的美名,難道老爺沒有見過白臉奸臣嗎?"一席話說得包拯心中大喜,即日便任命他為師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