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明夷仰起頭,向他還了一禮,又轉身道:“諸位弟兄,萬裏雲倒行逆施,犯下叛國大罪,多虧諸位努力,首犯已被擒獲。現大統製派軍緊急前來,現應該已至東門。我軍即刻趕赴東門,捉拿反賊餘黨!”
陸明夷說的反賊餘黨,自是徐鴻漸了。此時的東門城樓上,徐鴻漸尚不知後方竟已出了這麼大亂子,仍在城頭積極布防。
中央軍區的部隊已經迫近城下,在城頭也已能看清對手旗號。當徐鴻漸下令諸軍戒備,隨時準備交戰,城防諸軍全都大吃一驚。城外分明是中央軍區的部隊,怎麼昌都軍竟然要和中央軍為敵?可是軍中令行禁止,雖誤亦行,徐鴻漸是以萬裏雲的名義下達軍令,下級軍官們就算想不通,也隻能依令行事,隻是私底下都在竊竊私語,軍心大沮。
這一點,徐鴻漸自然明白。這支中央軍來得如此突然,實是出乎他的意料。大統製不可能毫無理由地派一支萬人大軍秘密前來,唯一的可能是風聲走漏,昌都軍中早已有了通風報信之人。但事已至此,隻能先應付眼下麵臨的危難,事後在昌都軍中進行徹底清洗。當然,飯要一口口吃,路也要一步步來,但想來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因為如今南北兩方戰事正在膠著,大統製不可能再派援軍趕赴昌都的。
這時王離忽道:“徐將軍,對方有人來了。”
城外的中央軍駐紮在半裏以外,一個打著白旗的騎兵正向東門邊而來。看到那麵白旗,徐鴻漸便明白對方已完全把昌都軍當成了敵人,他道:“傳令下去,全軍戒備。”
那一騎到得近前,高聲叫道:“中央軍區劉安國將軍在此,請城中接書。”
劉安國,是中央軍區的下將軍之一。共和國共有十七下將軍,因為偏副兩級軍銜都是榮譽軍銜,下將軍已是在職將領中的主將了。中央軍區有七個下將軍,劉安國以治軍嚴整出名。那騎兵也知城中不會開城,在馬上彎弓搭箭,將一支箭向城頭射來,高聲道:“此為大統製手諭,請萬裏雲將軍速發回書。”
箭射了上來,有士兵揀得了交到徐鴻漸手中。箭上綁著一卷紙,正是大統製手書,徐鴻漸一展開,看到大統製的字體時,就有種莫名的心悸。手諭是寫給萬裏雲的,措詞十分嚴厲,要萬裏雲迷途知返,不要一錯再錯。不過徐鴻漸知道措詞再嚴厲,到了這地步說了等於沒說,隻是淡淡一笑,向城下道:“請回複劉將軍,事已至此,多說無益。”
打發走了傳令兵,徐鴻漸見一邊的王離神情有些不定,便道:“王將軍,你有點擔心麼?”
王離自從在軍校學習以來,聽到的都是要為共和國奉獻一切,從未想過背叛共和國。然而現在自己走上的卻是不折不扣的叛逆之路,縱然感激徐鴻漸的知遇之恩,也表示要誓死效忠,但親眼見到徐鴻漸如此回複劉安國的下書,和中央軍的一戰勢不可免,終究無法無動於衷。他幹笑了笑道:“徐將軍,我……”
他本想說幾句表示忠心的話,可還是說不出來。徐鴻漸麵色一沉,低聲道:“王將軍,先前你若要走,我不會留難,現在可是開弓沒有回頭的箭。”
王離聽他口氣有不悅之色,心裏又是一沉,勉強笑了笑說道:“末將不敢。”
徐鴻漸見他嘴上說不敢,可眼神還是有點惝恍,又低道:“王將軍,世上之事,隻有成與敗,沒有對與錯。勝則王侯,流芳百世;敗則草寇,遺臭萬年。你現在已經上了這條船,就唯有一心一意走到底。”
王離已不敢再說什麼,隻是諾諾連聲。徐鴻漸道:“這一戰,是我軍自立以來的第一戰,自此以後,必將一帆風順。王將軍,你乃是大將之才,將來必能成為人上之人,記著了!”
做人上之人,是王離做夢也想的事。聽徐鴻漸這樣一說,他隻覺胸口又開始熱了起來,心道不錯,自己等的正是這個機會,現在機會來了,若是錯過,豈不是自己把到手的功業丟掉了?他深施一禮道:“多謝徐將軍教誨。”
徐鴻漸笑了笑,正待再說什麼,身後突然傳來了一陣喧嘩。他呆了呆,喝道:“快去查明,後麵出什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