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火漸燎原(四)(2 / 2)

這個問題,其實顧清隨在與他們這批人接上頭時,就已問過了。果然,這人想都不想,就抹去了木板上的字,寫上了“鹹與共和”四字。這個答案冠冕堂皇,可顧清隨實在無法相信。因為大統製雖然一意孤行,可是在這個問題上,卻當真已經不折不扣地執行了。帝國時期,狄人進入中原,中原人都視其為蠻夷,所以他們也經常前來邊境搶掠。可是進入共和國後,狄人不論在哪方麵,都與中原人一般待遇,很多狄人開荒種地,轉為農耕,生活安定,更是和中原農人一般無二了。對這些人來說,要他們再自成一國,上馬搶掠為生,他們自己首先不願意。這從方麵來看,顧清隨都不相信這狄複組還能再掀起什麼浪來,狄複組就算不死心,終究大勢已去。所以就算他們想利用自己,但自己何嚐不可以利用他們?

想到此處,顧清隨終於拿過木板,抹去了那人寫的字,寫上了:“二月三日。”

這四個字一寫下,那人一言不發,收起了木板,向顧清隨行了一禮,起身走了出去。他們兩人在屋內至始至終都不發一言,此事仍是一言不發。待此人一走出去,顧清隨長舒了一口氣,也站了起來,仿佛身上卸下了千鈞重擔。

三個月後的今日,就是大統製的死期了。此後,事態將會如何變化,現在誰也不知道,自己也隻能希望會轉向好的一麵。

也許,我才是再造共和的第一功臣。顧清隨想著,但心裏卻仍然無可奈何地想到,也有可能,不論事成事敗,自己都將罵名千載,遺臭萬年。隻是自己已經踏上了這條路,那就已沒有回頭的可能,隻能一步步向前走去。

與顧清隨密談的那人出了聽月居,跳上了一輛馬車。這馬車裏已經坐了一個人,見他進來,這人向邊上讓了讓。等車駛出一段,這人才低聲道:“談成了?”

“成了。”

這人也長長舒了口氣,微笑道:“果然如大師公所言。屈木出,你可立下了不世之功。”

這屈木出臉上仍是十分凝重,低低道:“還不見得。任重而道遠啊。”

這人歎了口氣。他們這狄複組以“狄人複國”為宗旨,但就算他們這些鐵杆信徒也知道這口號現在越來越沒有號召力。他頓了頓,又低聲道:“不要多想了,中原人有句話,叫盡力而為,我們便盡力而為吧。希望,”說到這兒,他臉上又浮起了一絲笑意,“鳴雷已經在南邊立下了腳跟,不論哪一邊得勝,最終勝利的必將是我們。”

屈木出臉上終於現出了一絲霽色,點點頭道:“不錯,盡力而為吧。”

屈木出與顧清隨會麵後一月有餘,十二月二十四日,在五羊城裏,有個人前來請見五羊城水軍新晉的校尉宣鳴雷。

宣鳴雷到五羊城後,和鄭司楚一樣,軍銜暫定為驍騎,升為校尉看似連升了三級,其實他在東平水軍時就已是翼尉,而此戰他立功極大,所以晉升時就按他原有軍銜晉級。鄭司楚也一樣,本來就是校尉,他在此戰中功居第一,甚至鄧滄瀾“水戰第一”的稱號都讓他奪了過來,所以他按原軍銜升為都尉。五羊城後起的七天將中,年景順和談晚同兩人軍銜都是校尉,其餘幾個都是翼尉或輔尉,如此一來,鄭司楚和宣鳴雷後來居上,已經超越了七天將中大部份人,但五羊城軍中對他二人都已傳為神話,談晚同和崔王祥更是已將宣鳴雷補了戰死的紀岑之缺,成為新的水天三傑,因此軍中無人對他二人的越級提升感到不滿,甚至有人覺得他們升得還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