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火漸燎原(四)(1 / 2)

一定要殺了大統製!

如果說,這本來隻是一個念頭,但現在卻已經成了顧清隨的信念。他看著木板上這幾個字,拿過邊上一塊抹布來擦去了,又拿起筆寫道:“其人深居簡出,如之何?”

看到顧清隨寫的這幾個字,坐在對麵的那人微微一笑,但這回他並沒有在木板上寫字,而是從懷裏拿出了一張紙遞了過來。紙上寫得密密麻麻,字也很小,顧清隨接過來對著燈光細細看了一遍,臉上什麼表情都沒有。

紙上寫的,是刺殺大統製的計劃。這個計劃相當嚴密,假如行事之人有足夠高強的本領,說不定還真能成功。顧清隨有過目不忘之能,看了一遍便都憶記得了,但他像是沒讀過一般,看一遍又一遍,似乎想把每一個字都記在心裏,左手則拿著抹布將木板擦了又擦,可右手仍然捏著紙不放,一時間仿佛泥塑木雕一般。坐在他對麵那人耐性倒是極好,不焦不躁,一般木然坐著。兩人坐了許久,顧清隨這才將紙還給對麵那人,那人卻一下湊到油燈上燒了,看著顧清隨。顧清隨拿起木板上,卻遲遲不在木板上寫字。

又過了良久,對麵那人終於有點焦躁了,拿過木板來寫了兩個字:“如何?”

顧清隨雖然木無表情,其實心頭卻似有滔天巨浪。他為了這個計劃已策謀許久,但真個要實現的時候卻又感到事先考慮的還是太少了。不是計劃本身,而是對這計劃實行後的情形,估計得還很是不足。

直到現在,大統製雖然解散了議府,將自己也軟禁起來,但畢竟並沒有撕破麵子,自己還能夠自由自在地來到這聽月居便是最好的證明。隻是,一旦真個執行了這個計劃,那就和大統製成為勢不兩立了。計劃一旦失敗,自己當然萬劫不複,顧清隨也早有準備。隻是他現在猶豫的,倒是這計劃成功之後,事態真個能和自己預料的一樣麼?大統製固然剛愎自用,為所欲為,可是有大統製的世界和沒有大統製的世界,完全是兩個天地。失去了大統製,也許會變得比現在的情形更糟……

想到這裏,顧清隨心裏又是一震。這一點他一直沒有想過。一開始見到大統製時,他對這個年輕人頗存輕視,隨後卻漸漸生了崇敬之心,直到敬若天人。當共和國真的成立了,自己也成為共和國有數的高官時,卻覺得這共和國實在並不見得比帝國好多少,特別當大統製的權威比過去的帝君有過之而無不及時,顧清隨終於也開始懷疑,推翻帝國,建立共和國,究竟有什麼意義。犧牲了那麼多性命,換來了這個新生的國家,無論如何也應該比過去更好。可是,顧清隨卻甚至覺得,現在有些地方還不如過去。

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就在於兩次失敗的遠征吧。不論哪個時代,窮兵黷武都是一個貶義詞。共和國本來正是蒸蒸日上的時候,國力正在不斷恢複,但畢竟還隻是恢複時期,那場幾乎毀天滅地的大災難過去了也沒多少年,大統製卻在這個時候一意孤行,發重兵遠征西原,這已不能用“不智”一詞來形容了。當初鄭昭公然反對向西原用兵,顧清隨雖然不敢附和,心中卻極為讚同,盼著大統製能從善若流,不要做出這最錯誤的決斷。

隻是,大統製仍然走出了最錯的一步。

現在鄭昭已經到了五羊城,而且五羊城已經取得了第一個勝利,毫無疑問,共和國內戰已經無法避免了。但是,假如大統製死了,內戰真的能夠消弭於無形麼?本來顧清隨一直有這樣的想法,但現在突然想到,似乎自己的估計太過樂觀了。至少,坐在對麵的這個人所代表的勢力,就更希望戰爭會延續下去,雖然他們嘴上說的是“鹹與共和”。

他看了看對麵的這個人。雖然明知對方是狄人,但看起來卻完全看不出異樣。一般人總覺得狄人樣貌和中原人大大不同,其實也根本不是那麼回事,狄人中有一些相貌與中原人有異,有一些卻完全就是中原人的樣子,眼前這個人,就根本和霧雲城的普通市民沒什麼不同。他想了想,在木板上寫道:“大事若成,狄複組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