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死在疆場之上,讓大統製明白,甘隆並不曾有過二心,即使當年和五德營相處甚歡。
因為隻有一擊之力,他要打的,便是五羊城裏的兩艘巨艦。文曲,和武曲。隻是,透過火光,他也不知道自己瞄準的是哪艘巨艦。
火已越燃越近,甘隆頭發都已蜷曲起來。他把火把往邊上的火焰上一伸,這火把本已烤得焦幹,一下就燃起,他點著了引線。
“轟!”
這一炮擊中的,正是武曲號。
談晚同看到有人將鄧滄瀾救下了船。若此行能將鄧滄瀾生擒活捉,實可謂不世之功。他實在忍受不了這樣的誘惑,雖然見宣鳴雷已經出發了,說別人不要上前,他仍是要武曲號轉舵,前去追擊。隻是武曲號這等龐然大物要轉舵談何容易,剛掉過個頭來,耳畔聽得一聲巨響,簡直要把耳朵都震聾了,身子一震,人已伏倒在地。
武曲號中炮!
在這個時候還中炮,誰都不曾想到,包括鄭司楚。鄭司楚見武曲號受創極重,船體已然進水,這麼大的巨艦,在這當口根本不可能救回來,隻能張羅著救他。他心中又是後悔,又是詫異。看搖光號的模樣,誰也不相信那兒還會有人,但不但有人,還有人開出一炮來,此人之堅忍,實已難以想像。
武曲中了一炮,談晚同先是震驚,又是惱怒,繼而卻是佩服。
那是必死的一擊啊。他見武曲號上的水手心有不甘,要掉轉炮口也還敬一炮,忙製止他們道:“別白費勁了,快去逃生。”
放了這一炮的人,已根本不可能再活命。而這麼近法,搖光號上的大炮威力更在武曲號的大炮之上,怪不得一炮就把武曲號擊沉。雖然這一炮使得五羊城這一場輝煌的勝利抹上了一個無法遮掩的汙點,但談晚同心中剩下的,僅僅是對一個軍人的敬意。他站在船頭高聲道:“對麵北將,請問尊姓大名。”
“火軍團,甘隆。”
火軍團這名字聞所未聞,談晚同不由一怔,心道:“這是個什麼番號?我怎麼從來不知道。”
他自是不知道,在甘隆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想到的自己並不是一個共和國軍人,而是許多年前,曾經縱橫天下的四相軍團之一,火軍團的名字。在甘隆此刻的心中,自己仍是火軍團的一員,正在與地軍團一同殺赴沙場,為了人類的未來殊死一搏。
火焰已經燎著了甘隆的衣服,將他籠罩在一片奇彩之中。甘隆像鐵柱一般站著,高聲唱道:
“身既死矣,歸葬山陽。
山何巍巍,天何蒼蒼。
山有木兮國有殤。
魂兮歸來,以瞻家邦。”
這首歌,是昔年帝國軍的葬歌,卻總是被人當成戰歌來唱。很久以前,甘隆就是唱著這首歌衝向戰場。當時代轉到了共和國後,這首歌被禁了,但甘隆臨死前,這首歌的歌聲卻響在耳畔。仿佛許多年前,那些曾與自己一同出生入死,最終卻先自己倒下的戰友們又來到自己身邊。
魂兮歸來,以瞻家邦。
他想著。烈火,將甘隆卷入,吞沒,衝上雲天。
甘隆,昔年帝國火軍團最後的宿將,戰死於共和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淩晨。
這一日,正是共和國的建國節,孩童課本上說的“七一七,鑄劍為犁四海一。”共和國南北分裂的第一場戰爭,以南方大勝,北方慘敗結束。
當艦隊回到港口,五羊城上下官員,包括陸戰隊的所有軍官們,以及不知多少好事者,將南門外擠個水泄不通。
天光已經隱隱放亮,一輪紅日正蓄勢待發,很快就要躍出海麵。在這個時候凱旋而歸,任何人都覺得那是個無比的佳兆--預示著再造共和的大業必將成功。的確,東平水軍的實力完全不在五羊水軍之下,鄧滄瀾更是有水軍第一名將之號,在幾乎所有人的想法中,五羊城水軍能夠支撐下來就是個輝煌勝利了。五羊水軍帶來的這場勝利,已遠遠超過所有人的預期,難怪那些人都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