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7章 最後一課(1 / 1)

◎文/蔡成

最後一課,也是人生至關重要的一課!

胡老師走進教室,在講台上擺上一隻小口大肚的透明玻璃瓶,然後給每位同學發了個係著繩子的小球。這是我們的最後一課。原以為胡老師會給即將告別校園走向社會的我們大講特講人生道理,沒料到,她竟會給我們安排一個有趣的遊戲。

胡老師說:“誰能在最短的時間裏,僅僅憑借手中係著繩子的小球成功拎起講台上的玻璃瓶,誰就是今天的最大贏家!”

胡老師手中握著秒表,看同學們一個個輪流上台表演提瓶子。大家的方法基本一致——其實,也隻有這一種辦法,瓶口光滑又沒有勒口,用繩子無法捆住它拎起來——我們都是將小球飛速塞進瓶子裏,然後提繩子。但,小球的大小與玻璃瓶口大小相仿。球入球出,瓶子無動於衷。

有個同學想了新辦法,將繩子在靠近小球的位置反複打了好幾個結——他希望繩結比瓶口大,從而順利提起瓶子。最後卻是他自己首先忍不住笑了,因為繩結大過瓶口,球根本塞不進瓶子!

又一名同學想出了妙計。他是我們班腦子曆來最靈活的同學。他在繩子上打了個結,然後在上麵插了兩根火柴棒。火柴棒斜著身子隨同繩子和小球被塞入了瓶子後,該名同學慢慢晃動繩子,借助伸展的火柴棒果真將瓶子提離了桌麵。遺憾的是,該名同學還沒來得及露出得意的笑,瓶子滑落了,“啪”一聲摔落下來變成碎片。胡老師麵帶微笑地提醒:“你很聰明,但你明顯沒按有關規定完成任務。記住,我要求的是,僅僅憑借係著繩子的小球,而不能借助包括火柴棒在內的任何外物。”

備用的玻璃瓶重新出現在講台上,接下來兩名形影不離的女生好友走上講台,她倆先後將各自的小球放入玻璃瓶,然後兩人同時提起繩子——兩隻小球在瓶口相撞,卡住了。透明的玻璃瓶被她倆輕而易舉地拎得高高!

短時間的愣怔之後,大家使勁鼓掌。原來,辦法竟是如此的簡單!

“第一,握在你們手中的係著繩子的小球相當於你們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講台上的透明的玻璃瓶,相當於你們所希望抵達的奮鬥目標;如何用繩子和小球將瓶子提起來,相當於擺在你們麵前的機會;第二,我知道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心中都充滿著自信,堅信自己一跨出校門踏入社會必能幹出一番大事業。但,請大家千萬記住今天的遊戲。當我們每一位掌握在手中的資源相近相仿時,當擺在我們麵前的機會均等時,更重要的成功要素在於合作精神,而不是個人的奮鬥激情和頑強拚搏;第三,任何成功一定得建立在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之上,若偏離於法律法規之外,即使能獲得偶爾的輝煌,也勢必會出現摔得粉身碎骨的一天……”

我們將永遠記住這最後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