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帕特·科林斯
要想把握幸福,就要懂得感謝存在,珍惜當下。
瑪麗現在8歲了,我希望她會走路;我希望她能拿起筆在練習本上寫字;我希望她的視力能好一些,這樣她就可以看清書上的字,而不必讓老師為她把字寫在大紙上;我希望她不用把輪椅挪得離電視那麼近就能看動畫片。就是為了瑪麗自己,我也希望她能做所有的事情。
可是她不能。大夫說,她的大腦損傷無法補救,永遠也不會恢複了。雖然她有這麼多生理缺陷,我現在還是為我們有了她而感到幸福。
起初我們真的絕望過。瑪麗雖然早產兩個半月,我卻從來沒有想到她會有什麼缺陷,我以為她完全正常。18個月以後,她被診斷為大腦麻痹。我的精神崩潰了,對這個快樂的寶貝,我寄托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啊!我曾盼望她能像她姐姐一樣,出落成一個身材頎長、文靜自信的姑娘。被仙女遺棄在冷漠之鄉的,難道注定是我們的瑪麗嗎?
我不相信那個診斷,於是帶著瑪麗四處求醫。對別人,我漸漸又嫉恨又惱火。我開始生上帝的氣,對自己更是怒氣衝天——我究竟做了什麼對不起孩子的事情呢?
雖然我常常對自己說:你應當愛她,可是我卻為她感到痛心,為她注定將麵臨的排斥和悲苦痛心。在這個世界上,被視為有價值的人隻有那些自立者、成功者、美人和富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魅力就是錯誤,患了癌症就是走上了絕路,失去工作等於道德上的失敗;在這個世界上,受苦會被掩飾起來,死亡也會被藏匿得不為人所見。我怎麼也無法接受現在的瑪麗,我為她感到羞恥。我想要個健全的孩子,我不能原諒自己,也不能原諒上帝。
後來通過觀察,我才明白自己的看法錯了。
在瑪麗看來,她天生就是這樣。她並不把時間花在弄懂為什麼她不能像別的孩子那樣走路、玩耍上,而是樂天知命地生活著。我開始看到,她因為有個獨一無二的自我而快樂。她充滿了活力和熱情,她圓圓的臉兒紅撲撲的,對一切都寬容厚道,仿佛認為一切都該如此。她所關心的不是自己不能做什麼,而是自己還能做什麼。眾人的盯視、同齡人的好奇、比她小的孩子問她:“你怎麼啦?”“你為什麼不會走路?”這一切她都不放在心上,因為她自己就對這個世界提出了許多問題,產生了種種好奇。
我明白了,以前我看到的都是事情的陰暗麵,中了符咒的不是瑪麗,而是我自己。“愛你所發現的東西吧”,這句話我聽別人說過,卻不知為什麼不想記住它。我慢慢懂得了:在現實世界中,每個人在某個方麵都是無能的。而我們不能理解人性的原因,就在於我們不願接受上帝已經賦予我們自己的東西,也不接受他已經賦予丈夫、孩子、朋友以及任何人的東西。
我們不願太胖,不願太瘦,不願變老,不願沒有魅力。我們為談吐是否得體而焦慮,為自己的嗓音和口音焦慮,為自己鼻子太大或者禿頂焦慮,我們渴望自己聰明、迷人、優雅和輕鬆安逸,我們想讓人家看到我們衣著講究、住在體麵的地方。這都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太輕信傳言和奉承,說什麼假如沒有一個完美無瑕的身體,我們就毫無價值。
瑪麗向我揭示了心靈的真理:我們都是因為愛而被創造,也是為了愛而被創造的,這種創造是免費又無償的。我們必須學會接受在別人身上發現的東西,也要學會接受在自己身上發現的東西。假如我們原諒上帝,上帝也會原諒我們。
如果現在我能夠重新選擇——比方說,隨著一道白光,有個聲音說往事一筆勾銷,瑪麗將會成為一個健全的孩子——那麼我的快樂將難以形容。不過,為了我自己,我還想要求一件事:我要求自己不要重複以前的思想和感情,因為現在我已經能夠接受現實中的瑪麗了。她將變得越來越美麗,越來越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