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源於感恩終於感恩—成功哲學的深度思考 (2)(2 / 3)

【心靈感悟】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富人,他們擁有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的資產,但是仍然享受不到生命的樂趣。他們對他人包括親人充滿防備,他們買很多漂亮的衣服、房子,但這些都難以掩飾他們內心的空虛,於是才有了“窮得隻剩下錢了”的悲涼慨歎。

與這些富翁的情況正好相反,特蕾莎修女是一位“除了愛一無所有”的富翁。

特蕾莎修女去世的時候,人們發現:她所擁有的全部個人財產,就是一張耶穌受難像,一雙涼鞋和三件滾著藍邊的白色粗布紗麗——一件穿在身上,一件待洗,一件已經破損。即使這樣一個物質上一貧如洗的人,卻是一位真正的富翁,她擁有很多其他人沒有的財富:全世界人民的敬仰和愛戴,內心的祥和寧靜,被她救助的人的無盡感激以及她在臨終時的毫無愧色和了無遺憾。

平心而論,在這個世界上,包括那些最為人稱道的領袖人物,能擁有這四種富足的人又有幾個呢?

【感恩行動】

貧窮本身不是美德,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有追求財富的權利,隻是太多的人,在追求金錢的過程中,麻木了自己的心靈,放棄了愛和感受愛的能力,以致變成賺錢的機器,失去了原本單純美好的靈魂。所以,就算他們後來有很多錢,但還是沒有得到真正的幸福。他們失去了愛,失去了親情、友情、愛情。從這個意義上講,他們的生活十分淒慘。

所以,當你羨慕比爾·蓋茨的財富的同時,請不要忽略了,他的成功不隻是事業上的,如果失去了內心深處充盈的愛,他的成功一文不值。

如果你能了解到比爾·蓋茨對於慈善事業的支持,就會對這一點有更深的體會。不管物質上,是富有如比爾·蓋茨,還是貧窮如特蕾莎修女,他們所感受到的幸福和心靈的富足程度都與他們的內心的愛有關。

如果成功不能為人生幸福和他人的價值的實現服務,這種成功就是毫無意義的。

回過頭來看看自己,也許你的父親是大公司的董事長,也許你的父親是一名普通工人;也許你的童年是在精致優美的別墅中度過,也許是在鄉村中與祖母一同生活……但這些不是衡量你貧富的唯一標準。因為,父母的財產不能伴隨你終生,你未來的生活是要靠自己創造。更重要的是,你內心中愛的多少影響著你的貧富。缺少愛的富有,不是真的富有;擁有愛的貧窮,卻是一種幸福的貧窮。

生活哲思——沉澱感恩是生活的最高哲學

生活哲思

——雪萊

人,就是生活。

我們所感受的一切,即為宇宙。生活和宇宙是神奇的。然而,對萬物的熟視無睹,猶如一層薄薄的霧,遮蔽了我們,使我們看不到自身的神奇。我們對倏忽不定的人生稱讚不已,然而,它本身不正是偉大的奇跡嗎?

什麼是人生?我們降臨到世間,然而,呱呱墜地的時刻早已被我們淡忘,嬰孩時代不過是記憶中破碎的殘片。我們活下來了,可在生活中,我們卻失去了對生活的領悟。

如果以為透過我們的言詞便能洞穿人生的秘密,這是何等的狂妄自大!誠然,言詞如果運用得當,的確能使我們明白自身的無知,不過至此就已足人願了。

因為,我們無法回答:我們究竟是什麼,我們來自何處,又欲往何方?降臨世間是否為存在之始?而死亡是否即為存在之中?誕生是什麼?死亡又是什麼?

精密抽象的邏輯學,抹去了塗在人生表麵的那層油彩,為我們展現出一幅驚心動魄的人生畫麵。然而,麵對如此驚心動魄的畫麵,人們卻已經習以為常,隻感到它年複一年,周而複始。

我以為,人是一種存在,他前見古人,後觀來者,他的思想,徜徉於永恒之中,與倏忽無常、瞬息即逝絕緣。他無法想像萬物的湮滅;他隻在“未來”與“過去”中存在;無論他真正的、最終的歸宿如何,在他心中永遠存在著一個精靈,與虛無、死亡為敵。這是一切生命、一切存在的特征。每一個生命與存在既是圓心,同時又是圓周;既是萬物的起點,又是包含萬物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