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和梅花是兩種不同的事物,兩者在現實生活中所經受的考驗,也各自不同。但是卻有著共同的特質,即堅韌、剛強和抗爭力。作者選擇了寶劍和梅花這兩個典型,予以抒寫和讚頌,對走好人生旅程,極具啟示性。現實生活複雜多變,前進的路上,充滿著艱辛和曲折,隻有經得住磨煉,抗得住困難,才能得以成長。所以,我們要像寶劍、梅花一樣,做一個強者。自信、自強、堅毅、果敢,在艱難困苦中摸爬滾打,在刺骨的嚴冬中抗寒鬥雪,練就一身錚錚鐵骨。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成為一個成功者。
255.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宋·王安石《題張司業詩》
譯文:看起來很平常但實際卻很奇特突出,成功好像十分容易,但其實卻很艱辛。
解詞:奇崛:奇特突出。
解析:“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含著一個十分樸素的道理,即: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成功,一種成果,不包含著苦心的探索,艱辛的付出和戰勝萬難的努力。付出與收獲,辛勤栽種與結出碩果,從來都是不可更改的因果關係。所以,任何一個想成就事業,作出貢獻的人,都必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曆盡艱難險阻,勇攀高峰。成功屬於不怕吃苦,不懈努力的人。
題張司業詩
蘇州司業詩名老,樂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256.功名機會,要需閑暇先備。——宋·劉仙倫《念奴嬌》
譯文:要想得到建功立業的機會,在閑暇時就應該做好充分準備。
解詞:閑暇:指閑下來的時間。
解析:劉仙倫這首《念奴嬌》,寫於宋、金兩方處於相持階段。此時,時局相對平定。在這種態勢下,一些有閑階層的人,遂滋長了耽於享樂的傾向。劉仙倫寫此詞的用意,是為了勉勵朋友張明之要做好充分的戰備,並提醒一些安於現狀的人,要積極進取。“功名機會,要需閑暇先備。”這一詞句,不僅在當時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而且時至今日,仍有現實意義。此句之中,“先備”是內核。也就是說,成功垂青於有準備的人。成功,是每個人都向往和追求的。但是,成功如何才能得以實現?有人往往把希望寄托於機遇之神的光臨。固然,機遇確實存在於生活之中,它也確實可以給人帶來成功,帶來命運的升華。但機遇何處去尋?正確的回答是:隻有孜孜不倦,不息奮鬥,不懈積累的人,才能得到轉瞬即逝的機遇的青睞,才能取得成功。
做好充分準備的人,必然能取得成功。
念奴嬌(節選)
勿謂時平無事也,便以言兵為諱。
眼底河山,樓頭鼓角,都是英雄淚。
功名機會,要須閑暇先備。
257.舉事而不時,力雖盡,其功不成。——《管子·禁藏》
譯文:做事情如果不合時機,力量雖然都用盡了,但卻不能取得成功。
解析:此段名言,要點在於“不時”。即把握時機對於事情的成敗十分重要。時機就是帶有時間性的諸種客觀條件。所謂“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其中的“東風”,就是對時機最形象的詮釋。把握好時機是一種心機、一種能力、一種智慧。是在大量的實踐中,磨煉出來的。
要想成功,必須學會把握好時機。
258.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管子·乘馬》
譯文:做成一件事情,產生於事先周密考慮,成功於致力實施,失敗於驕傲自滿。
解析:本文言簡意賅地道出了管子的治世之道,語言樸素,但含義深刻。大凡做事,要想做好,必須深知“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如能堅持事先周密謀劃,實施中全力務實,過程中不驕不躁。無論小事,大事,乃至治理國家,都必能成功。反之,則必然歸於失敗。這是不可更改的事物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可以運用到一切領域之中而具有廣泛的意義。
鏈接:2005年3月4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經濟界和農業界聯組會上,溫家寶總理引用了《管子》中的“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一語告誡大家:當前,我們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我國改革和發展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當前的任務十分艱巨,還需付出更艱苦的努力,所以各個部門必須群策群力、周密謀劃、奮力拚搏、戒驕戒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