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袁匡任博士:“國寶”易經建築風水學的弘揚者(2 / 3)

在建築風水學方麵的深入研究,使得袁匡任教授多次受國內、香港著名企業之邀,參與眾多重大建設項目的風水評估,比如香港新界鐵路、香港青馬大橋、深圳南山華僑城新浩城、東莞長安王老吉生產建設廠房用地、東莞利豐城市廣場等,經他參與的項目,當下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同時還受邀前往世界各地華僑風水名穴看風水。

另外,袁匡任教授的多個研究成果,亦在香港的各大報刊雜誌上頻頻發表,比如說《從風水看兩岸和平統一》、《推背圖預測――中國一定統一台灣》、《香港西北鐵路風水與民生》、《香港立法局之風水對政製影響》等,還出版了《商業建築之風水生態》一書。

在採訪過程中,袁匡任教授一直強調,風水是一種傳統文化,是科學,並非迷信。他解釋道,在香港這個商業社會,人心浮躁,金錢至上,導致一些不良的社會人士以風水為幌子,宣揚迷信,將風水引入到迷信的路上。對此,袁匡任教授十分擔憂,他亦呼籲政府能加以監管,規範風水行業,以正風水學之名!此外,他還期望一些大的房企亦能好好地學習建築風水學,出優品、精品。

正走向更大舞台的

易經建築風水學

在2013年11月25日至28日,在人民大會堂將迎來一場受人矚目的研討會——中國第二屆文化藝術交流與文化產業國際研討會。這無疑是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又一積極響應。

此次研討會邀請的領導有:中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先生、中央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先生、前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先生以及國務院副總理、文化產業局局長等。邀請的嘉賓都是國內外文化領導權威部門和有建樹的專家、學者,將對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政策、法律法規進行詮釋報告,並對文化產業重要性研究課題進行專題報告。目前,部分獲邀的權威人士有:中宣部文化體製改革和發展辦副主任高書生先生、國家發改委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齊勇鋒先生、中宣部理論局原副局長,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頤武先生、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先生、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德順先生、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仲呈祥先生、現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張國祚先生、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郭建寧先生、原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先生、中宣部副部長孫誌軍先生、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副院長蔡耀權先生等,其中,原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人文及法律學院、中國易經建築學教授(1988-2010年)袁匡任先生,亦獲邀參與此次研討會,並將進行以題為《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創新》的論文演講。

在該論文中,袁匡任教授將詳細闡述其多年的心血之作,將在整個研討會上帶來一場令人意想不到的智慧碰撞:

其一,現代中國建築地理龍脈圖

該張圖的解碼為:首先,以五行八卦、九宮飛星印在中國版圖上,以原來易經的元素來分析,形成中國地理建築龍脈的新概念;其次,以古代陰陽兩儀的S圖形,哈爾濱為起點,順著北京、山東、上海、福州、廣東到廣西,終點落在雲南,成為新的龍脈概念,連貫了中國大東北經濟圈、黃海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通過雲南和廣西,連接東南亞9+2東盟經濟合作路線圖;再者,井田型的中心樞紐以武漢為中心,向東延伸江浙,向西延伸到新疆和西藏,向北延伸到北京和內蒙,向南延伸到深圳和南寧,從古代農業地理學的井田製作製度,演變到現在的高鐵高速縱橫的輻射龍脈圖;特別是第四點,中國傳統是一條巨龍,龍頭在廣東、福建和浙江,龍心是北京,龍尾在新疆和西藏,龍爪在黑龍江和廣西、雲南;巨龍的眼睛是台灣島和海南島。從龍鳳呈祥的地理龍脈來看,香港和澳門是一對鳳眼,所以香港和澳門帶動了巨龍的經濟起飛,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呈現中國地形像龍鳳呈祥的地形佈局,是中國地理學的龍鳳相配的環境生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