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認真看過我上麵說的夢觀莊嚴道,可以發現,文武百尊法門和夢觀莊嚴道的法門,雖然都是八萬四千法門中的不同法門,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實是一個道理,用不同的文化包裝成了兩個產品而已。本質其實是一樣的。

佛陀八萬四千法門,每一法無不如此。

那到現在,一定會有人問道。那按照你這麼說,那人一旦認識到文武百尊幻有,自己中陰身能覺的那個心也是幻有,那豈非沒有極樂世界可以去了?

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既不能說極樂世界沒有,也不能極樂世界有。但是如果我用傳統的說法告訴你,極樂世界實質上是非有非無的,你肯定聽不明白,也肯定怪我敷衍你。的確,雖然非有非無是最真實的表達,但是往往最真實的東西,墮落於執著中的人們,用他們的假心無法發現。

那怎麼辦呢?大菩薩和菩薩們往往采用這樣的辦法。內用菩提心,外用凡夫語言宣說心識。當凡夫浸染於這樣的經典佛法中,靈光一閃,猛然發現問題之所在,生起菩提心的時候,便能明白曆代祖師宣說佛法的艱辛和偉大。

也有人批評蕭老師,說我在書中故意強調一些說法的場麵。餘隻得默然處之。全隻因一些同修不明用菩提心宣說凡夫心識的用意所在,故而有此一問,此問雷同前麵極樂世界到底有無。

那極樂世界到底有無呢?為了讓大家都能接觸到佛法。菩薩和大菩薩們往往強調一個信字,所謂信是道源功德母。那怎麼看待一個信字呢?

用一句話來解釋的話。那就是“信佛的人,其實是不信佛的;佛陀就是不信佛的人”。這句話一出來,對於無明根深的同修,一定會惹起巨浪了,嗬嗬。

其實為什麼我們要信某一個東西呢?那就是因為我們一開始不信他。很多信佛的同修們,一開始接觸佛法的時候,往往是不信佛的,之前沒接觸過,和談信仰呢?而信了之後,又出現了一個問題。信這個東西,有沒有深和淺的區別呢?有沒有殊勝和無聊,甚至是低下的區別呢?信的出路在那裏?盡頭在那裏?

其實可以觀察,絕大多數人,談一個信佛的信字,往往是有層次的。一旦突破某些層次,他就不能堅持了,比如佛教講四大皆空,你讓他捐了財產,他就不樂意,就比如佛教徒金庸先生了。還有很多這樣的人。

如果一個人無限的信佛,信著了魔,那這種信值得讚歎嗎?當然也不值得,那會搞得跟***一樣,走火入魔,而不自知。那信到底是個什麼狀態呢?我說信,必須聯係智慧,必須是智信,而非迷信。

就好比夢觀莊嚴道,和文武百尊的法門。一開始,都叫大家信。有的人深信不疑,有的人呢?想著,唉,也許有這麼回事情吧,而有的人嗤之以鼻,根本不相信,還要罵兩句迷信。其實修夢觀莊嚴道的同修們,一開始,對夢觀莊嚴道的那種信,確實有點迷信色彩在裏麵,但是經過後來的講解,聯係實際修正,大家漸漸明白了,我是以菩提心為心,以凡夫語言為大家宣說夢觀莊嚴道,最後大家了解了夢觀莊嚴道的真相了,最後都“不信”夢觀莊嚴道了,達到了我說法的目的,我也就十分高興了。

大家也沒有一個人對我說,蕭老師哦,你說的明明就是佛法,偏偏要把它包裝一下,包裝成什麼夢觀莊嚴道,說有這個法,讓我們來修,修個鬼啊,我根本沒進入夢中過一次呢。哈哈,沒有這樣的同修,為什麼?因為大家都明白語言的局限性,明白我的菩提心。

那些修文武百尊的大成就者也是一樣,他們修法圓滿之後,回憶上師之前的說法,他們會淡淡一笑,然後對他們自己的心子,也會是如此的教育方法,也會是一開始就強調信。

信不是萬能的,但是是契入佛法的一個牽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