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誓師會上,鐵公慷慨激昂地發表演說。表示他要以身殉職,與濟南同在。他將以他的骨肉化作磚石,壘築在濟南的城牆上。他也希望全軍將士,全城父老,戮力同心,以手中之武器迎擊“燕藩叛賊”,向皇上盡忠……人們未必能聽得清他說的什麼。但能從他吊著的臂膀上,從他有力揮舞著的另一支手臂上,強烈地感受到他的大義凜然,他的殺賊敗敵的決心和信心。
發表演說之前,他以血酒酹於湖水,以此祭奠那些在衛城戰鬥中死去的英雄,又向立功的將士和民壯頒發獎賞,向死難軍人家屬的代表表示慰問。演說之後,他又令兵士們將繳獲來的燕軍攻城器械,在湖的南岸一火焚之。
而後盛庸及城內百姓的代表也相繼發表了講話,內容與他的演說大同小異。
再後來船上的軍士喊著口號,在水麵上舉行了遊行。等這些船隻靠了南岸,鐵鉉、盛庸等順著由小船搭成的水上之路登岸,加入到了軍民的行列,開始在大街上浩浩蕩蕩遊行,遊行隊伍裏不斷高呼著“滅燕”和“誓死保衛濟南”的口號……於是這大明湖上永遠地印下了鐵公的身影。鐵鉉在大明湖上舉行誓師會的時候,在城南的曆山亦即千佛山北麓,站著兩位很特殊的旁觀者,那就是燕王和道衍和尚。
道衍和尚上月從濟南返回北平,他估計著這座城邑早該攻占了,隻是不清楚他的“水攻”之計能淹死多少人——一萬還是五萬,抑或更多?他這個“佛門弟子”要不要加入到興國寺僧人的行列,為這些亡靈們念念經,使其從汪洋苦海裏再浮上來“超生”?他掛記著這兒,就又跑來了。
但是想不到啊,想不到這座城邑仍完好地立於泰山之陰,大河之陽!
這位性嗜殺的和尚也隻好朝著濟南城念聲“阿彌陀佛”,便再也沒有“咒兒”可念了。
這日天氣晴朗,燕王和道衍能夠看到城內的一些景物。他們遠眺大明湖,可以看到那兒密密麻麻蟻似的人群,雖聽不到鐵鉉講演了些什麼,卻能感覺到一點誓師會上的氣氛。所以,他們的臉色就黯下來了。
燕王看看道衍,問一聲:“如何?”道衍知道他問的是什麼,就說:“師老矣,請大王暫還北平,以圖後舉。”燕王說:“也隻好如此。”
此時燕王又得到諜報,都督平安將兵二十萬,北上河間單家橋,意在襲擊禦河(即運河),切斷燕軍的餉道。他考慮到後防的危險,不得已而撤離濟南。
燕王本來是計劃著到濟南賞賞泉,到大明湖上坐坐船的,想不到幾個月來一直被關在城外。他隻好等待以後的機會了。
燕王在濟南城下,記住了一個姓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