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真定之役(2)(2 / 3)

燕王和張玉等將領邊吃著飯,邊看地圖,計算著路程。如無意外,再有兩天便可抵達真定。為此需要細細地研究一下,到了真定之後怎麼安營,如何選敵薄弱處組織突襲……但這都需要及時而準確的情報。他們現在就是等待著斥候的消息。

吃完飯時,恰好斥候回來了。他們不僅帶來了敵方的情況,且還有意外收獲——擒來了一名耿炳文部下的小軍官,名叫張保,職銜為百戶。燕王很高興,也不歇息了,便令將張保帶進帳來審問。

張保三十來歲,生得瘴頭鼠目,很乖滑的樣子。一進軍帳便朝燕王叩頭說:“隻要饒小人不死,小人願效犬馬之勞。”據他自己交代,他是帶了兩名探馬,在察勘道路時不慎與燕軍遭遇的。那兩名探馬戰死,而他因馬腿受傷,逃跑不及當了俘虜。

燕王從張保嘴裏得知,耿炳文軍共有三十萬,已到真定的有十萬,其中一半駐紮在滹沱河南,一半駐紮在滹沱河北。這幾日那邊一直忙活著架橋鋪路,安營紮寨。暴昭也正加緊催繳給養。耿炳文近期身體情況還不錯,昨日還到張保所在的營裏視察過。耿大人治軍甚嚴,視察時詳細詢問張保的長官,如何警備、如何立號、如何持更夜巡、如何防毒尋泉等等。長官回答不清的,當場就予以訓斥、記過……在審問的過程中,燕王忽然心生一計。他對張保說:“我不但不殺你,還要重賞你呢。”當場賞給他五十兩黃金,一匹好馬。

張保受寵若驚說:“大王這是何意?小人怎敢受此重賞?”

燕王說:“張保呀,你雖願降,我卻不想留你。你帶了黃金,騎了馬,趕緊就走,回真定去。”

張保驚詫地問:“我騎了馬,帶上黃金回真定?大王。小人沒聽錯吧!”

“你沒聽錯。”燕王說:“但你必須做一件事情。你一定要見到耿將軍,告訴他,我軍奪得雄縣、鄚州,士氣正盛,銳不可當。本王這就要攻打真定,現已軍次蠡縣與博野之間。你要他早作防備。”“大王,這、這不是實情嗎?”張保說。“就是實情。你就是要將實情告訴耿炳文。”張保剛出軍帳,譚淵便朝著燕王瞪著眼嚷開了:“王爺,我軍間道而進,為的便是‘兵貴神速’、‘擊其不備’。今卻令降者回去報信,這是為何呀?”

蒙古族將領火真性格爽直,也紅著臉嚷道:“大王常諭全軍如何嚴守機密,怎的自己倒把機密泄露於敵人呢?”

張玉倒是老練多謀,他已窺知燕王心底,便說:“二位將軍莫急,大王這樣做,定有一番道理的,我等且洗耳恭聽吧。”

於是,燕王笑微微向大家做了解釋。原來,他是根據張保提供的情況,臨時改變了策略與計劃。他說:

“我原先不知彼之虛實,故欲攻其不備。今已知其半營河南,半營河北,則須隨機應變。耿炳文用兵向來謹慎,他知我來攻,必將河南兵力移於河北,全力拒我。如此,我可一舉而盡敗之。令其知雄、鄚之敗,意在‘奪其氣’也。兵法所謂‘先聲後實’,便是此意。倘不令其知實情,悄然兵臨城下,以我之兵力雖也能勝北岸軍,然而南岸之賊若乘我戰疲時鼓噪過河,以彼之逸敵我之勞師,則敵我勝負難料呢!”

他這番話強調的是活用兵法。虛虛實實,因時善變。

既靈活指揮自己的隊伍,又巧妙調動敵方的兵力。而且,他估計這個張保未必是真降。如是真降,則可作我方之內應,如是詐降,則可利用這個奸細,跟耿炳文打一場心理戰,通過張保的嘴,先在士氣上壓倒對方……他這麼一解釋,眾將心悅誠服。無論在兵法的運用上,還是在膽識上,都不能望其項背,隻有唯唯聽命而已。

燕軍繼續南進。八月二十四日到達無極縣。無極離真定隻有七十裏左右的路程。也就是說,明天便可接近敵方營區了。在這樣近的距離內,很可能會有敵人的探騎、斥候活動,所以燕王要求眾將領,在各自的營地,切實注意警戒。一旦有警,以鼓為號。發覺賊至者,勿慌勿動,待賊盡入,然後擊鼓,諸營響應。入夜前又規定了今夜的“暗號”。燕王隨意想出一句:“道是無極卻有極”。令各營悄悄頒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