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燕風勁舞(3)(3 / 3)

另外,因為北平布政使張昺已被殺。燕王自己任命了官屬管理北平地方事務,朝廷不得已隻好在真定設置了“平燕布政使司”,任命曾經做過北平“采訪使”的尚書暴昭。駐真定署理平燕布政使司。

而那位自稱精通“數術之學”,而曾預言“北方兵起期在明年”的嶽池教諭程濟,此時因其預言應驗,被從牢裏放出,授以翰林偏修之職,令其作為軍師,隨耿炳文等將北行。建文帝或許希望程濟的從軍,會給朝廷帶來好運呢!

建文帝在奉天殿舉行隆重的“遣將儀”。這是他登基繼位以來第一次舉行此類儀禮。遣將征伐,敵人不是北元,不是南蠻,而是“自家骨肉”,這讓他心裏頗不是滋味兒。他看到那“征虜大將軍”已六十五歲,白須飄飄,擎了節鉞往殿外走時,雖故意地挺著胸脯,卻也是挺不直的了。那時便有一種莫可名狀的悲涼浸漬於心頭……那時候他想起了洪武二十六年春天,涼國公藍玉被太祖誅殺,臨刑前曾麵向皇宮嘶喊:“朱公,朱公!何不留一二大將,以防不測啊!”這喊聲撞擊他的耳鼓,震撼他的心房。唉!藍玉早就窺出燕王有謀叛之心,果然被他不幸而言中。倘若藍玉尚在,令他統兵備邊,燕王怕也不敢輕舉妄動呢!征伐燕王的大軍浩浩蕩蕩出發了。一連數日,應天城西北江浦渡口,擠滿了戰車、騾馬和蟻群似的兵士。另外也有一些送行的將士家屬。耿炳文率中軍出發的這日,江岸十幾裏早已圍起了帳幕,羽林軍列隊把守,百姓們隻能站在高處觀望。因為今天皇帝要親率百官來渡口為耿將軍等送行。耿炳文此前已具牲幣祭告過武成王廟,陛辭時,皇帝已表示要親自為他餞行。此時江邊上五彩旌旗颯颯招展,金鼓銅鉦一遍遍擂奏。建文帝立於臨時搭建的彩棚內,耿炳文披甲戴胄稍下西向而立,文武百官按品級兩旁站列。

承宣官喊一聲:“皇上賜征虜大將軍酒。”接著由教坊司安排的樂班奏響《平定天下之曲》和《撫安四夷之曲》。樂聲中執事官和內侍跪呈杯盞。建文帝擎杯道:

“今以此酒賜卿,望卿督勵三軍,翦除叛逆,勘定幽燕,早日報捷,以釋朕懷。”

耿炳文跪地接過樽爵,朗聲答回:“老臣蒙陛下不棄,授以大將軍節鉞,此去定肅清叛氛,獻俘於午門!”說罷,將樽往嘴上略碰一碰,然後酹於江岸。

建文帝執著耿炳文的手,默默地往船上走去。看到炳文及諸將們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子,他感到欣慰,但又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憂慮悄然浮上心頭。這種憂慮來得太突然,也太奇怪了。讓他猝不及防,也無可奈何。

於是建文帝——這個內心世界非常複雜的皇帝,這時候對耿炳文及其他將領,冷不丁地說出了如下一段話:

“昔蕭繹舉兵入京,常號令軍中,謂一家門內,自逞兵威,實屬不祥。今卿等與燕王對壘,亦須善體此意,勿使朕有殺叔父之名啊!”

耿炳文等先是一愣,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但旋即也就聽清楚了,並且也理會了皇上的心思。他們麵麵相覷,默默頷首。然後,在皇上複雜的目光裏,登舟而去……建文帝在返回皇宮的路上,默默地坐在車輦裏傻想:剛才我究竟對長興侯等說了些什麼?他們為何用一種怪異的眼神兒盯我?

他當時並不清楚,甚至以後也未必清楚,他的這條“聖諭”,對與燕軍的戰爭,產生了多麼大的作用啊!

自相矛盾的建文帝啊!作為“人”的朱允炆,和作為“皇帝”的建文帝,哪個是真實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