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太監明白了。陳正莆也明白了。小太監帶來的是一條極壞的消息——皇太子朱標病情惡化,正在急劇地咳嗽、吐血。禦醫們緊急搶救。呂娘娘怕得要命,連世子朱允炆也大哭大叫:“難道金篆齋也救不了我父的命嗎?”
陳正莆的最後時刻到了。這正是陰陽交接的時刻。
隻見陳正莆朝黃太監招招手,讓他走近鐵鑊一些。黃太監不解其意,既是警惕,又有點膽怯。陳正莆笑笑說:“黃公公,可否借你的脊背一用?”
黃太監恍然大悟:他是想踩著他的脊背爬上鑊去!這廝臨死還有興致跟他開個玩笑!黃太監沒有發作,他忍住氣,命令剛才跑來的小太監四肢著地馬趴下去。陳正莆便踏上小太監的脊背,朝四麵八方所有的人打了一拱,然後縱身一躍,投入到那口比棺材還大的鐵鑊裏。
烈焰騰騰……陳正莆永遠地消失了。
但他也可能在另外的地方獲得新生。有人說,曾看見過陳正莆在油鑊裏掙紮著或舞蹈著。
有人說,那實際是一種幻覺,因為那麼大的火,那麼亮的光,眼睛都不敢睜開,你能看得清什麼?
所有的人都能看清的是:油鑊裏的火隨著風勢飛濺出來,引燃了道場上的旗幡,又引燃了樹木,又蔓延進紫虛觀裏。紫虛觀成為一片火海。
紫虛觀也永遠地消失了。
三
洪武皇帝回到坤寧宮的時候,他還不知道太子病危的消息。
夜交二鼓,他正伏在乾清宮禦案上處理各部衙門送來的章奏和劄子。連續兩三個月了,總是睡得很遲。據秉筆太監大體統計,皇上上個月曾在八天內收到奏劄一千六百餘件,處理的事情三千九百九十件。也就是說,平均每天二百來件奏劄,四百來件事情。秉筆太監這麼一說,皇上聽了都吃一驚。每天要忙活這麼多國事,已不僅僅如他自己說的“星存而出,日入而休”,而必須熬夜了。足見皇上不是享福的差使兒。所以他曾作詩以自嘲曰:“百僚已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先起。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一丈猶擁被。”這是實話。臣僚們原以為做官很辛苦,常以蘇東坡的“五更待漏靴滿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涼”自嘲的,比及讀到皇上的詩,才知道他們比皇上又享福多了。皇上的疲勞,說起來也是他自己造成的。自從出了胡惟庸奸黨案,使他下令廢除丞相一職,又撤掉中書省,六部二十四衙門大大小小的事兒便直接攬入自己懷裏。雖有太子幫忙處理一些,但不敢太放手,該忙還得忙,說不定太子倒給他增添了忙活。
今夜他處理的章奏和折子,有崇明、海門風雨海溢,戶部要求遣官賑災,並發民二十萬築堤的;有朝鮮、琉球、暹羅、墨刺、哈梅裏來使獻貢要求接見的;有禮部要求更定冠服、居室、器用製度的;有天下郡縣賦役黃冊編成請他禦覽審定的……而惟以藍玉一份奏章,讓他頗是躊躇。藍玉帶兵征罕東,捕逃寇祁者孫,又計擒叛將月魯帖木兒(月魯帖木兒日前已押解京師,在午門外斬首),功勞甚著,他已遣使嘉獎慰勞過了。不過使臣帶回的一份奏章中,藍玉要求在當地增設衛所,並請求“籍民為兵”。這要求合理不合理?藍玉有無不可告人的目的?藍玉的奏章放置了已有十幾天。今天夜裏他又翻出來斟酌。戌時二刻還曾傳來了兵部當值的一名主事,名叫齊泰,令其介紹罕東情況。想不到這位齊主事極是幹練精明,袖中早裝了他自己製作的“邊防手冊”。那“手冊”上既詳繪了罕東的地圖,又注明了駐防將官的姓名。有問必答,曆數無遺。這給皇上留下了極好的印象。根據齊泰提供的情況,洪武帝的思路便清晰了,遂決定不理藍玉的要求——既不增衛,也不征兵。
齊泰走後,洪武皇帝又抽出都察院的一份折子。這折子恰與藍玉有關。彈劾藍玉“自恃功大,專恣橫暴”。具體罪狀開列五條:一是蓄莊奴數千人,橫行鄉裏。嚐占東昌民田,被百姓告發。禦史執行公務到藍府調查,不料被藍玉逮住,“捶而逐之”。二是北征返軍途中,“私其珍寶駝馬無算”。三是夜間帶兵經過喜峰口,門史驗符請問,玉竟大怒,“縱兵毀關而入”。第四條罪狀最是無恥,他竟冒天下之大不韙,睡到了元帝故妃床上。第五條是“總兵在外,擅自升降將校,黥刺軍士,甚至違詔出師,恣作威福。”……洪武皇帝冷笑一下,也把這份折子擱置起來。他已成竹在胸,準備等藍玉回來,交還了大將軍印綬以後再說。這時已近午夜,乏勁兒猛襲上來。看見中宮尚寢局麵熟的兩位女官跪在殿外,他知道該去坤寧宮歇息了。洪武皇帝經常會在乾清宮過夜的。隨著年事越來越高,巡幸妃嬪的興趣大不如前。但是郭妃那兒已經說好,他還是應該去的。不圖別的,圖的是在她的撫摸下,他可以睡得更香甜些,可以解過來一天的困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