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清冷的上元節(2)(3 / 3)

他記得受冊封的時候,引禮官將他引到禦座前的拜位跪下,而讀冊官則開始宣讀金冊上的文字——昔君天下者,必建屏藩。然居位受福,國於一方,並簡在帝心。第四子棣,今命爾為燕王,永鎮北平,豈易事哉?朕起農民,與群雄並驅,艱苦百端,誌在奉天地、享神祇。張皇師旅,伐罪吊民,時刻弗忘,以成大業。今兒有國,當恪敬守禮,祀其宗社山川,謹兵衛,恤下民,必盡其道。體朕訓言,尚其慎之。

讀冊的聲音震蕩殿宇,經久不息。他覺得自己在這隆隆嗡嗡中也變得莊嚴起來,神聖起來。但是後來,當他弄清楚這親王的金冊、金印,與皇太子的金冊、金印相比,不僅僅是文字上略有不同,其涵義則幾乎是天壤之別時,那種莊嚴、神聖感便陡然消失,而代之以揮之不去的悵惘。

如今,這靜穆雄闊的大殿裏的龍位,正耐心地等待著它將來的主人。那人是誰?大概就是當今的皇太子吧?他這樣想著,歎著,不知不覺來到了東宮。東宮內外張燈結彩,到處擺滿了鮮花。太子一身便裝,親自率領允炆等幾個孩子在門口迎接。這倒使朱棣稍感意外。隻見侄兒們齊刷刷地向他跪拜,那稚嫩的臉上都透著親熱,他心裏就感到熨帖多了。

“是啊,我們畢竟是親兄弟。”他對自己說,“今日這晚宴,應該暢敘手足之情啊!”

進入客廳,朱棣發現兄弟們皆已到齊了。原來他竟是來得最遲的一個。彼此施禮之際,又見屏風後有一個人笑盈盈地朝他走來。啊呀,是秦王樉,他的二哥!“原來是二哥呀!”朱棣慌忙施禮,“你是何時來的?我怎麼不知道呢?”他這話就顯得虛偽了。秦王早在去年冬天即被召回京師,關押受審,他不會不知道的。他聽說秦王的案子已經了結,沒事了。可是日前在奉天殿舉行“親王來京儀典”的時候,卻又未見秦王的影子,便不免納悶兒。如今秦王終於出頭露麵了,他相信一定是沒事了。

“啊,我也是剛來的。可我來得比你早啊,是吧?哈哈哈!”

秦王這話指的是赴宴來得早,但也可作別解。哈哈一笑,彼此會意,尷尬便消失了。

宴會開始了。兄弟們互相謙讓著入席。筵席是擺在東宮正殿裏的。但不同於朝廷大宴,讓各位親王獨自一桌,而完全是家宴的方式,兄弟們圍繞一張大圓桌落座。這樣坐的好處是說話方便,聽得清楚,還可以交頭接耳。至於陪同王爺們來的隨從人員,另外設席,用屏風隔開,不與王爺們摻和。

坐定之後,太子舉杯要敬諸王酒。諸王卻要先敬太子酒。爭來爭去,結果是兄弟同飲,共賀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