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采用先進的調壓、調頻設備穩定電壓頻率
奮鬥鄉調壓調頻設備的缺乏和落後,嚴重影響供電質量,今後應加快對調頻設備的更新和補充,同時設立主要監測點,對供電質量進行監測,確保穩定供電。
(三)增大導線截麵,減少線損
加快奮鬥鄉線路的改造工作,更換小截麵導線,保證線路末端電壓穩定在允許範圍之內;對迂回線路、卡脖子線路,應優先改造,對老化漏電的導線,因線損相當大,不管資金多麼不足,也應設法立即更換,否則不僅保證不了供電質量,而且對人、牲畜的安全造成極大威脅。
(四)增加無功補償,改善功率因數
麵對無功補償設備的不足和缺乏,應該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和改善功率因數,在供電網絡上增加容性負載,進行無功補償,有效地促進無功電力平衡,增加配變有功輸出,提高線路末端電壓,降低線損。無功補償做得好,既能減少電網改造經費,還能提高電能質量,減小無功損耗,提高經濟效益。
(五)加強供用電管理,提高電工業務素質
加強工作人員的組織性、紀律性、完善管理,做好對設備的維護檢修工作,保證設備健康狀況,對供用電進行統一全麵的管理,確保供電質量的穩定。
針對奮鬥鄉電工業務素質的現狀,應加強培訓工作,提高技術水平。通過事故分析、事故預想,製定可行性措施。電工隊伍業務素質的提高,能有效地解決工作中的技術性問題,減少人為事故發生,有利於提高供電質量。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影響我鄉供電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麵的,有人為的,也有技術方麵的。不管怎樣,我們都要積極采取措施消除危害,保證供電質量。電力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為了鄉村經濟的發展,為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的興旺發達,我們應該努力提高供電質量,節約電能。
對銅山供電質量現狀與對策的探討
在國民經濟快速穩步發展的新形勢下,積極提高電能質量,對工農業生產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銅山縣供電質量的現狀與對策,作以下探討。
一、對銅山縣電壓質量的現狀與剖析
銅山縣地處津浦、隴海兩大鐵路交彙處,29個用電鄉(鎮)壞抱徐州市區、建國45周年來,該地區用電均由徐州電力主網架提供,供電線路不斷延伸。由於國情、省情、市情和縣情具體條件的製約,供電網絡布局的不合理,迂回線路多,各類電壓等級的輸、變、送設備不配套,因此,嚴重地影響了電壓質量。據1994年統計,35千伏終端變電站電壓合格率均在88%,此外,還存在以下影響因素,一是調壓設備不先進和調壓手段不得力。突出表現在,35千伏終端變電站的主變沒有有載調壓裝置,特別是在電網電壓波動較大時,各級調度部門缺少應急的調壓措施。二是10千伏配電變壓器側的調壓抽頭一般為01個檔位,其正常工作一般在II檔位置,而當前考核電壓合格率的標準為380伏土7%。如果10千伏高壓母線電壓稍有變化就能導致低壓電壓質量不合格。三是計劃用電措施不能較好地落實,峰穀電量比例較大等。
建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銅山縣人民政府十分重視電力事業的發展。1978年,銅山縣110千伏、35千伏變電細分別為8座、12座,總容量為326335千伏安。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輸、送、配線路分別為150千米、280千米和2000餘千米。10千伏配電變壓器為2200餘台,總容量高達423545千伏安(包括煤礦轉供容量)。電力事業的發展促進了電網布局的合理化,明顯地改善了電壓質量,為提高電能質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但是,若要進一步提高電壓質量,還必須進行大量的科技投入和細致的工作。首先,要在深入改造網絡結構的基礎上,選好電壓監測點,裝設電壓監測裝置,充分發揮計算機功能,提高設備自動化水平、搞好自動調壓,確保自動調壓裝置運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二、降損節電是提高供電質量的重要環節
線損率的高低反映了供電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效益狀況,目前,我縣雖然已經建立健全了110千伏、35千伏的輸、變、送主網架,但配電網絡存在問題較多,10千伏以下配電網絡線損率高的問題尤為突出。據統計,1994年底,有2/3的用電鄉(鎮),線損率基本穩定在12%以內,而其餘鄉(鎮)則高達40%一50%左右,每年線損電量達、00萬千瓦時。造成線損電量過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鄉村供電半徑過長,導線截麵小,遠遠超過國家規定標準;高耗配電變壓器太多,受經濟條件的限製,短時間內無法更新改造,特別是超64型標準的10千伏配電變壓器,更是麵廣、量大地處在運行狀態;農村供、配、用設備不匹配,大馬拉小車的供電狀態一時難於改變;質量不合格和落後型電能表大量灘入農村,致使計量精度不準確,泄漏電量較多;以及由於管理不嚴而存在的偷、送電等不正之風等。
為了抓好降損節電這一環節,供電企業主要領導要重新認識降損節電工作與企業自身利益,與社會綜合效益的關係,從市場經濟和轉換企業經營機製的角度,加大降損節電工作的力度,並應采取以下措施:加強10千伏配網運行管理,搞好規劃;21進行無功補償,提高功率因數。3自嚴格計量管理,建立健全電能計量裝置修校製度,提高電能表精度,進一步堵塞質量不合格、落後型電能表流入農村%製訂鄉村用電群眾監督製度,農村電費實行“四統一、一公開”張榜公布措施,杜絕“權力電,人情電和關係電”等用電不正之風。進一步搞好企業內部用電稽查工作,促進用電管理工作達到新水平。
三、提高供電可靠率,確保供電質量
確保和提高供電可靠率,是供電企業為人民服務的具體體現。有電送不出,有電用不上或是供電不可靠,都是供電企業的失職行為。因為,電力是公益性商品,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它,人民生活改善仍然需要它。電力部頒布的供電標準包括供電可靠率要達到998%。與這條標準相比,我局還相差38%,差距較大。存在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周期性檢修調試延誤時間較長,欠費停電次數頻繁,線路接地引起停電;在管理上存在超負荷拉電以及檢修質量差而引起臨時性停電等。為了減少對用戶停電次數,進一步提高供電可靠率,達到部頒創一流標準。當前,我局應采取以下措施:要加快電網改造,積極做好負荷預測工作,落實計劃用電措施,努力減少非計劃停電次數,提高檢修質量,進一步減少故障停電次數,要大力發展小火電、小水電,加速增加電源點;要推行科學化、現代化、規範化管理手段,對主要變電站和用戶變電站實行遙測、遙控。
銅山縣是一個用電大縣,據1994年底統計,年供電量已達7,2億千瓦時。除29個用電鄉(鎮)外,大宗工業用電31戶,普通動力用戶2623戶,農業灌溉2063戶。工業用電、農業用電、照明用電量分別占供電量的63%、26%和11%。由於銅山縣有著豐富的地上地下資源,迅速發展的煤炭工業,已成為江蘇省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農業生產連年豐收,此外,鋼鐵、化工、農機、建材、輕紡、農藥、陶瓷等工業也已成為銅山縣經濟發展的主要動脈。應當認識到,作為縣級供電企業,如何提高供電質量,改變現狀,不僅是供電企業自身的效益和生存問題,而且是關係全縣社會公益事業的大事。
我們的服務宗旨是:“人民電業為人民”。為把服務宗旨落到實處,首先就是要確保供電質量,用最大力量管好電,讓人民群眾用好電,讓工農業生產用上可靠、安全、經濟的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