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壓過低的危害有以下幾點:降低用電設備的效率,影響產品質量。
增加電網無功和電能損耗。危及電網的安全運行。造成電機啟動困難,甚至燒損電器設備。
可見,電壓過高或過低對電網的運行都是不允許的,這在泰來供電局是有過教訓的。例如,泰來縣城內工業線路感性負荷比較集中,線路長,線徑小,1990年春季,該線路末端用戶造紙廠因電壓過低,曾發生多次電機燒損事故,不但影響了用戶正常生產,而且使我局供電量嚴重減少,又如1990年至1991兩年,縣城內多次發生零線斷線事故,高壓進戶。造成大量用戶設備燒損,嚴重影響了我局聲譽和經濟效益。
二、提離電壓質量的措施
電壓質量管理工作是保證電網安全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供電部門不能僅滿足於用戶有電,而且應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電能。1992年以來,我們開展了電壓質量管理工作,並相繼采取了一定的有效措施,使各級電網的電壓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供電部門的信譽大大提高。我局的線損率已由1991年17%,下降到1993年的7。06%,經濟效益(躉售提成)由1991年的159萬元,增加到1993年的363萬元,兩年增長了3倍。
確定電壓質量監測點,掌握電壓變化規律。為了保證電網的安全經濟運行,國家對各級電網電壓規定了標準及其允許波動範圍。即:35千伏及以上供電和對電壓質量有特殊要求的用戶為±5%。10千伏供電和低壓電力用戶為±7%;低壓照明用戶為+5%和-7%;由於電網電壓受各種因素影響而隨時變化,所以,必須開展電壓質量監測工作,從中找出問題和變化規律,以便采取相應對策。
1992年以來,我們根據電壓監測點的選擇原則,在供電區內確定了以下三種電壓質量監測點:10千伏直供戶選擇兩個對電壓質量要求較高的用戶做監測點,即縣造紙廠和縣水泥廠。380/220伏低壓用戶選擇了九個監測點,其中城內四個、農村五個,大多選在線路末端或負荷集中的排灌站。八座變電所塔的10千伏側選擇三個監測點,並規定每月15日為電壓質量監測典型例日,典型例日要有專人負責記錄24小時的電壓數值。
統計結果表明,66千伏供電係統每年春委排灌季節一次電壓僅有58。5千伏,較額定電壓下降7。1%,造成10千伏配電係統末端供電電壓僅為9。5千伏,較額定電壓下降9。5%,超過允許波動範圍2力%;九個低監測點隻有六個電壓質量在允許波動範圍以內,有三個低於允許波動範圍,其中一個監測點線電壓降至330伏,較允許範圍低5。2%;10千伏母線側的一個監測點在冬季晚高峰時間電壓低於允許範圍。為此,我們采取了如下的相應的措施。
對66千伏和35千伏輸電係統加強監測,根據季節性負荷特點,適當調整主變壓器分接開關,盡可能使二次電壓達到額定標準。
對10千伏配電係統,根據變電所出口電壓質量和無功功率需求情況,正確調度電力電容器的投切容量。對感性負荷比較集中的工業線路和排灌線路,增設集中補償和分散補償電容器,滿足無功需求,提高電壓質量。
利用微機對10千伏配電線路開展線損理論計算,根據計算所給出的各段電壓的值,調正配電變壓器分接開關,決策是否需要換大截麵導線等。1993年我們對城內四處卡脖子線路更換了大截麵導線,共7。5千米,使供電電壓明顯改善,線損率大幅度下降。
31對低壓線路,分別采取優化配變位置,縮小供電半徑,更換導線截麵,增加隨機、隨器補償電容等推施,1992年以來,通過對農村118個台區,城內8個台區進行了改造,使電壓質量、供電可靠性明顯提高。
對三相四線製供電分別采用重複接地辦法,防止了零線斷線,380伏電壓進戶,大麵積燒損用電設備的現象。
總之,開展電壓質量管理,對於用戶和企業本身都是十分必要的。它既有益於提高企業信譽,又有益於企業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