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農村職業離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方案(試行)(1 / 3)

農村職業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方案

一、農村職業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是職業教育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立係統的教育評價製度的一項基礎工程.

二、評價的目的:在於對學校教育質量進行價值判斷,引導廣大教育工作者,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質量觀,端正辦學方向,加強科學管理,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提高學生素質,實現培養目標,使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及時了解情況,為教育決策提供依據.

三、評價對像:本方案以職業高中群體工作為評價對像.

四,評價的基本原則:堅持方向性、整體性、開放性、動態性、教育性和主體性、學性與可行性原則。在評價過程中強調行成性評價和評價的教育功能,重視被評價者的主體地位和自我評價的作用。力求全麵科學的價值判斷以推動學校深化改革和提高。

五、方案實施的基本作法:

自評與領導評價相結合,以自評為主。

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以形成性評價為主。要求校長以本方案為依據,每學期末對學校工作組織一次全麵的自我評價,評價結果對本學期來說是總結性評價,對下學期來說是診斷性評價,而經常性自我評價,可以有所側重,如教育教學工作可開展兩次,期中一次期末一次,逐步提高評價質量.使之成為一種製度,在經常性自我評價的基礎上,每三年進行一次集中性的領導評價,以評價校長任期指標完成結果.在形成性評價過程中發現經驗要及吋總結,發現的問題及時研究解決.

六、評價的組織機構:教育局應由主管局長牽頭,由督學室、職教科、教育工會、進修學校職教研究室、教科研等單位組成評價組,協調作好集中性評價工作,學校要在校長領導下組織有關人員(各處負責人、教研組長、教研員、工會負責人、教師代表組成評價小組負責評價工作)。

七、自我評價的程序要求:

期末要以本方案為依據,在校長領導下由評價小組對本學期的工作,進行全麵總結性評價,並出書麵評價報告(期中單項評價由有關處室和有關人員進行行成性評價,並做出書麵評價報告交校長)

召開教職工大會(或教職工代表大會)由校長做本學期自評報告.

校長做自評報告後,由評價小組成員主持,依據本方案指標體係要求,組織教職工以不記名方式對自評報告進行測評

簡要綜合並分析教職工的意見。

將自評報告及教職工測評結果報教育局一份存檔,某一方麵工作的典型經驗可另附總結材料。

各校要將自評過程中的資料整理存檔.

八、學校工作質量評價的指標體係:從學校工作的整體出發,評價指標共分解為一級指標五項,二級指標十四項,評價要素三十六個。

農家娃懂得了企業管理

農村職業學校要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服務,這是我們農業職業學校辦學的根本方向。

我們永豐職業高中,地處北京市海澱區山後的永豐鄉.這個鄉,原是個長期未能摘掉貧困落後帽子的窮鄉。文革中,由,於“四人幫”的破壞,生產十分落後,集體經濟瀕於崩潰,廣大農民異常貧困。曾有一年,屯佃大隊第二生產隊,到年終結算時,大部分社員都負了債,生產隊的流動資金隻剰下了幾分錢。當時,有個苦澀的笑話:“隊上買個燈泡沒有錢,倒叫隊長為了難!”那時,永豐鄉的中學生有兩條出路:學習成績好的,盼望著能考出去,考個中專轉了戶口,好脫離“苦海”;學習稍差的,索性不再念書了,有“門子”的紛紛托人到僅有的幾個鄉鎮企業上班,好歹總算還能掙點活錢啊!

考上中專的,畢業後由國家分配,不會再回來了。為永豐鄉建設出力服務的,基本上是考不上中專的初中畢業生和考不上大學、沒有專業知識的高中畢業生,這些人的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都比較差,怎麼能充分發揮作用,―永豐鄉的經濟飛速發展呢?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由於政策對頭,永豐鄉的鄉辦企業有了很快的發展,在工業的資助下,農業生產的步伐也越邁越大。鄉裏各級領導都懂得了“要想經濟翻身,一煞政策,二靠科學”的道理,可又苦於缺乏管理人才,於是,他們就高薪聘請技術能人和管理能人,同時派出人員到外麵去學習、取經。但即使金樣,也遠遠趕不上鄉鎮企業發展的需要。1984年,鄉政府決定出資和永豐中學合辦了“工業企業管理”職業高中,為的是給鄉辦企業培養一批既會實際操作、又懂管瑪的中、初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