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開會,在河北易縣住了幾天。有一天安排參觀,自然要去清西陵轉轉。從光緒的崇陵出來,聽說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骨灰已遷出北京八寶山公墓,葬在崇陵西側新辟的“華龍皇家陵園”內,大家都想順便去看看。
通往一個度假區的公路正在拓寬,路北一座不大的漢白玉橋,即是這個陵園的入口。過橋,一條平緩的坡路通向兩側的平民墓區。路盡頭,坡的最高處,可盡覽全園風景之地,或者應該說風水最佳處,便是溥儀的墳。規模不大,低矮的漢白玉欄杆圍出一塊長方形鋪了石板的空地,供桌後麵的墓碑上隻書愛新覺羅?溥儀的名字和生卒年代。碑後一個不高的圓柱形墳包,具體而微模擬清朝曆代帝後陵寢的“寶頂”。奇怪的是,這位前宣統皇帝、偽滿州國康德皇帝的墳包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同樣的墳包,但是墳前沒有碑。
我們請來陵園辦公室的一位小姐,向她提了不少問題。她說這塊地的業主和經營者不是清室後人,而是一位香港商人。名為“皇家陵園”,但有資格埋在這裏的卻不限愛新覺羅家族成員。隻要出錢,誰都可以入葬。溥儀右側葬著譚玉齡,左側的位置是為他獲赦出獄,成為公民後娶的妻子李淑賢女士預留的。據說溥儀生前曾向李淑賢表示,死後願歸依祖宗陵寢,還希望譚玉齡的遺骸能與他葬在一起。譚玉齡是婉容死後,溥儀新娶的“貴人”。她原姓他他拉氏,是北京一個初中的學生,一九三七年與溥儀結婚時才十七歲,一九四二年去世,溥儀懷疑是日本醫生害死的。看來她是溥儀一生最愛的女人。溥儀遷葬,是得到李淑賢女士同意的。一切費用由陵園的業主負擔。李淑賢女士已故,葬在別處。由於李氏家族方麵的阻難,她的骨灰至今未能歸葬溥儀身邊。
小姐還說,溥儀墳如現在這個樣子,隻是個雛型,將來要大修。老板已請專家規劃,整個墓園入口處將建一座高大的牌坊。她又指著溥儀墳背後一大片尚未開發的坡地說,那裏要引進美國的泥土和草種,修建一個美國式的公墓,墓碑將按美國習俗平臥在草地上。問她為什麼不用本地的泥土,她說本地土不適合美國草種。最後一個問題:普通墓區的墓穴賣多少錢?她說一個雙穴約一萬五千元,包括一切費用。
我們都很佩服那位香港老板的經營頭腦。假如溥儀不葬在這裏,這個“皇家陵園”就有名無實。別墅開發商白送一套別墅給當紅女明星,為的是這位未必入住的芳鄰似花引蝶能招來買家。能與皇帝結為墳鄰,大概也有助於堅定某些人的購穴意向。這是一種同樣的促銷手段,不過我總覺得有點陪葬的意思,但是這位皇帝一生坎坷,陪葬者怕是沾不了他多少光。對於遺憾生不能取得綠卡者,長眠在美國進口的泥土裏倒是個誘人的想法,等於領了身後綠卡。
溥儀一直被認為是思想改造成功的範例。他那部《我的前半生》,英文版的書名叫《從皇帝到公民》。我頗懷疑溥儀在後半生表現的那種過分的謙虛乃至謙卑,其實是在做秀,一則保護自己,二則投當局之所好,有如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為討賈母的歡心,不惜作踐自己。公民溥儀隻是個門麵,骨子裏他始終是宣統皇帝,所以才有“歸依祖宗陵寢”的私房話,真心話。借助改革開放政策與香港商人的財力,他實現了這個願望,但是客觀上又成了商業廣告,再次被利用。所不同的是這次輪到他的商業價值被開發,亦可謂物盡其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