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火車 看世界的最佳速度(3 / 3)

澳大利亞中部,有一條從1878年折騰到2004年才完工的3000公裏鐵路。這趟有著阿富汗駱駝名字的“甘”號列車竟有長達80年的光陰隻能從中南端的阿德萊德開到腹地愛麗斯泉就乖乖調頭,直至2004年才又連至中北部的達爾文,成為澳洲的南北大動脈。你可以選擇在19小時的瞠目結舌間,看著窗外景致悠遠而細致的變遷,藍色的大澳灣、世界最長的野狗圍欄、彩繪沙漠、原住民土地、紅色丘陵、紫色植被、廢棄金礦,直至又看到蔚藍的帝汶海;也可以選擇“短暫停留”線路,分別在愛麗斯泉和凱瑟琳鎮歇上兩夜,並花點時間探尋這個國家在沙灘、衝浪和發達城市之外另一麵的阿凡達世界。

加州和風號全長3924公裏,共33個車站,全程運行53-57小時。火車上的兩天一夜應該如何度過? 最初,它是由一條華工鋪就大部分的“血汗鐵路”;後來,它偏西的那部分,為人類貢獻了第一部劇情片《火車大劫案》以及隨後糾結著警長、賞金殺手、印第安人的西部類型片;再後來,年輕的聯邦國家隨著它爬到太平洋,與橫七豎八的鐵道線共同扭成了強大的美帝。如今,它被空中更密布的航線永世不得翻身地緊緊壓在地麵,反倒成了享受悠悠Country Road的奢侈旅程:從芝加哥經伯靈頓、奧馬哈、丹佛、鹽湖城、薩克拉門托直至太平洋邊的愛莫利維爾市。

有長便有短,從沙巴首府亞庇到保佛的近兩小時車程有座袖珍車站,是跟隨著一段自始至終看不到列車的鐵軌而深入叢林區的。很容易猜想,東馬來西亞有著一段幾乎已經作古的鐵路營運史。在公路尚未從海邊深入內地、水運又受製於常年的暴雨時,火車自然是最好的拖載工具,完成曆史使命的那些蒸汽車頭,如今也關閉了煤倉,永遠停歇在亞庇的露天博物館中。幸好,小城保佛一座金玉其外的袖珍車站,還在以紅皮柴油小火車延續著自己的呼吸。

火車出發不久,枝葉就泥土的芬芳林將火車引入巴達斯峽穀,車廂連接處鏽跡斑斑的軸承與鐵門,繼續與枕木邊茂盛的雨後苔蘚搏鬥,車頭披荊斬棘地紮向逐漸失去光照的森林王國,右側的溪流霎時變為湍急的河水,卷著枯木,砸向礁石,也曾殘酷地擁抱過雨季脫軌的列車。前一節車廂那戴墨鏡的小夥像是從1990年代港產片裏走出來的跑路人,又或許是一輩子都在撲通翅膀直至永遠落地的無足鳥。

說到火車,又不得不提到瑞士。冰川特快不僅是個美好的名字,也是一趟美妙的旅程。穿行在阿爾卑斯山區,途中經過291座橋梁、91座隧道,高低點落差1429米,一路上飛馳的山川河穀,過山車一般地爬坡俯衝,把馬特、聖莫裏茨、庫爾、達沃斯等著名高山療養地連接起來。列車全程300公裏,約7.5小時車程,平均時速大約35公裏,因此獲得一個奇怪的美名“世界上最慢的快車”。問題是,在美景中流連,難道不是越慢越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