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的生活
聚焦
作者:btr
在我心目中,巴黎最適合居住的區域是塞納河左岸聖日耳曼大道從大教堂到Odeon這段。那裏人行道寬闊得奢侈,可以坐在餐館或咖啡廳的露天座上曬太陽、喝咖啡,麵向著馬路,像那些真正的巴黎人一樣,看人,並想像他人的生活。牽著狗、頸上的首飾折射著午後陽光的貴婦人的生活。像幻覺一樣飛奔而過的年輕人的生活。拄著枴杖、每一步都付出巨大努力但又毫不在乎地往前走的老人的生活。以及那些,始終盯著手裏的地圖、生怕迷失在巴黎街頭的遊客生活。
美好,但昂貴。去年在巴黎一夜,我住在離Odeon劇院不遠處的一家賓館裏。樓梯轉角處的單人房,每晚人民幣1500。狹長的十二平方米。旅行箱勉強打開後即成了路障。一個逼仄得夢也做不出的地方。於是,今年再去旅行時,決意換個方式。在airbnb上一陣搜索後,我找到了蓬皮杜中心背後Sébastopol大道上的一棟四層老房子。房主是兩個年輕人,路易和路易(也不知幾世,反正法國不缺路易)。房間是獨立的,客廳、廚房及衛生間則需與他們合用。一晚80歐元,價格相當公道,而更重要的是,我想看看巴黎人究竟是如何生活的。
傍晚到巴黎,便乘RER直奔租住的公寓樓。底樓大門厚重得要用全身倚住才能推開,電梯則是被旋轉而上的樓梯圍繞、手動操控的老式電梯。按響門鈴,路易一號已經在客廳裏等我了。一個高大的年輕人,講一口按巴黎標準堪稱流利的英文。3D活指南帶我參觀了三室一廳整套公寓,他和另一個路易各住一間,我的房間則是朝向東麵的大臥室,樓層很高,有傳統的華經線。一側有個壁爐,但壁爐裏放著一對杠鈴,想來是廢棄的—臨窗的一排暖氣片證實了我的猜測。窗外是典型的巴黎風景:一排整齊的、奧斯曼風格的五層樓,屋頂的煙囪如管風琴般錯落著,而天色已是深藍。
我在這間公寓裏住了六天,隻見過另一個路易一次。路易二號,按照租房網站上的介紹,在巴黎銀行工作。我見到他的那個早晨,他正拖著行李箱準備出差。相比路易二號,路易一號則是更懂享受的那個。有一天我在鄰近酒吧看完歐冠回公寓,大約已是晚上11點,一開門就聞見一股撲鼻的肉香—路易一號正坐在客廳,伴著紅酒拿著刀叉一個人享用晚餐呢。你都自己燒飯嗎?我問他。有時候是的。他答。
而最歡樂的是那天深夜。那是個周末,午夜過後,路易一號才姍姍歸來,還帶回一個女人!他們正在沙發上嬉鬧呢!“嬉鬧”是準確的詞:沒有太多情色的意味,而是如同兩個小孩,在打打鬧鬧。看我走過,路易一號便招呼我過去,一起喝酒聊天。他親手做了一杯雞尾酒遞給我。喝吧,一杯下肚立刻醉倒,他的女友鼓勵我。於是我們開始醉醺醺地聊天。他們叫我上海來的史丹利(我在租房網站上用的英文名)。嘿,上海來的史丹利,你會按摩嗎?他們說中國人都是按摩高手。當然,可我的服務太貴了,這下你們要倒貼我房費了。哈哈哈。嘿!上海來的史丹利,還是問你一個嚴肅的問題吧,在中國,女性的地位如何?我是說,在家裏,一般聽男人的還是女人的?呃……這個要看在哪個區域。如果在上海,一般聽女人的。啊哈哈,我要去上海!路易一號的女友顯然喝得有點高,在這裏什麼都要聽他的!她指的方向不太準確,我順勢看過去看見的是晾衣架。路易一號則在一邊好脾氣地笑著。再來一杯再來一杯,他胡亂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