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議“丁克族”(2 / 2)

不要孩子的理由還有多種:

有的怕有了小孩後,家裏的忙亂會影響事業,若經濟上不能保證,生了孩子後又怎能給他一個好的教育。

有的確實因為身體狀況欠佳,雖然看過醫生,也試過多種辦法,但仍不能生孩子。

有的怕生了孩子身材會走樣,再也不能穿漂亮的衣服,再也不能成為人群中的亮點。

有的怕生了孩子會打亂原有的生活模式,下班後不能再安靜地上網、看書、看電視,不能再享受閑適安靜的生活。

還有的冠冕堂皇地說:現在社會上競爭多激烈啊,稍不留神連飯碗都保不住,誰還敢生孩子?中國那麼多人,也不差我們家這一個。權當我們為國家為世界為地球分憂解難吧。

而父母們卻總強調,現在不要孩子,到老了有個病痛什麼的,誰來關心你們照顧你們啊,養兒防老到何時都不會錯的。實際上這是一種較普遍的勸導說辭,好多長輩都這麼勸。這和中國幾千年沿襲下來的傳統觀念有關。人們總覺得我把小孩養到大,管到結婚,甚至管到自己管不動了為止是天經地義的事,而孩子長大後養老也是責無旁貸的事。

“養兒防老”首先造成了小孩對父母的依賴,然後造成父母對孩子的依賴,這是不對的。在歐美國家,父母管到小孩十八歲就沒義務再管,而孩子也不必養老人。家庭成員關係也沒那麼緊密,人們強調個體的成功,強調自己對自己生活負責,就算生孩子也絕不是為了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有些扯遠了。外國的東西不一定全對,全好,全盤照搬。比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親戚間的親情,我認為這些中國就比外國好,中國人重感情,有人情味。至於養兒防老則大可不必了,還得靠自己,靠社會福利的健全。試想,一對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上麵有四位老人,老人身體好倒沒什麼,若久病不愈,他再孝順也照顧不過來呀。還有現在送子女到國外讀書工作的越來越多,這些老人恐怕也很難享受到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了。

對“丁克族”的另一些看法是:這些人隻顧自己的所謂幸福,沒有愛心,沒有社會責任感,是生活中的弱者,是逃兵……我也認同上述觀點。

大千世界,包羅萬象。隻要“丁克族”不違紀違法,不忘父母養育之恩,那就不必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來難為他們了,畢竟“丁克族”是少數,不占婚育主流。社會發展了,提倡個性自由,提倡人性化,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精彩。你喜歡小孩,想做父做母,你就生。反之,因為種種原因而不想生、不能生的,父母長輩親戚等也不必大驚小怪,指責不已。不相幹的人則更無權幹涉,大可不必說三道四,就給這些“異類”一個生存空間吧。

(2010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