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開羅——豔後身影終不見(2 / 3)

國王穀、王後穀

在與盧克索城相對的尼羅河西岸的一條山穀中,集中了許多國王和王室成員的陵墓,這就是著名的國王穀。這裏埋葬著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間的64位法老。最大的一座是第19王朝沙提一世之墓,從入口到最後的墓室,水平距離210米,垂直下降的距離是45米,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宮殿,牆壁和天花板布滿壁畫,裝飾華麗,令人難以想象。墓穴入口往往開在半山腰,有細小通道通向墓穴深處,通道兩壁的圖案和象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

位於岩石山西方,有集中的王妃墓,墓的規模雖不及國王墓,但內部壁畫與國王墓完全不同,表現得自由奔放,反映了當時埃及人的生活習俗。

過客匆匆

初到開羅時,說句難聽的話,感覺跟內地一些小縣城差不多,破舊低矮的房子布滿灰塵,印象最深的是所有的房子都隻是毛胚房,甚至毛胚到了外牆,樓板紅磚樓梯全部外露,樓高不超過2層樓,並且樓頂上看的見鋼精,方便當地人隨時打算在有錢時再往上造樓。行人的衣服怎麼看怎麼髒,因為即使是洗幹淨的衣服一曬在露天,白的也變成灰的了,更何況當地本來就缺水。最肮髒的是警察的製服,深藍色的呢絨料子,永遠沒洗過,磨破了邊,爛了線,還浸滿了汗酸味。酒店裏水質很差,,一股很濃的消毒水味道,放出來的熱水漂浮著白色的沉澱物,這倒和上海差不多的情況。即便如此,離開埃及還是讓人戀戀不舍,假如有機會,一定不要錯過。(tsingann)

我去過開羅所有的五星賓館及豪華遊艇。最美的肚皮舞娘在位於尼羅河邊的喜來登飯店。美豔不可方物!當時就對ALI說,下輩子做埃及男人,還可以娶四個老婆,一個小型歌舞團,嗬嗬。中餐館盡量不要去。口味不是很地道而且價格讓人心疼,忍幾天吧。MAADI區很美,250街道有個韓國餐館很不錯,可以吃到PORK。我的最愛是FELFELA,著名的連鎖餐館,物有所值的地道埃及菜,埃及博物館附近。千萬不要錯過鮮芒果汁,極鮮美的果汁和果肉,一般餐館都有且便宜。MAADI區尼羅河邊的GRANDCAFE讓竄遍上海夜吧的我流連往返。如果你有閑有錢,就去HURGHADA。從開羅開車5小時到達,也有飛機。當我推開MARRIOTTHOTEL房間的窗簾,看到湛藍的紅海,我不能呼吸。次天可以乘潛水艇看海底遊魚。準備好比基尼吧,沒有人穿連體泳衣。(adela)

埃及遊開羅市主要的景點:金字塔----無法用言語表述,親臨才可體會,特別是要進入進字塔內。獅身人麵像和其腳下的殯葬廟-----選一個好角度他會顯得特別雄偉。開羅博物館----預先要做足“功課”,你才會大有收獲,不然肯定會因為匆匆的幾小時的跑上跑下而頭昏腦漲.(裏麵空調不足,光現不好,所有絕世文物擁擠在一起)尼羅河夜遊----自助餐+埃及舞娘,不要期望看到類似與黃浦江的夜景。開羅段的尼羅河風景極其普通,還不時有幢幢破爛的房子破壞你的興致,真正精彩的是其後尼羅河4天3晚在豪華遊輪上的感受,以及盧克索的國王穀和阿斯旺的菲萊神廟。

開羅與金字塔

從忽嘎達坐車去開羅,往返要十三個小時。盡管路途遙遠、辛苦,我們仍然決定去開羅一趟。因為隻有到了開羅才可以看到日夜夢想的金字塔。

半夜兩點,清脆的電話鈴聲把我們從睡夢中驚醒。揉了揉仍是困倦的眼睛,我們匆匆爬起。稍是洗漱,穿好衣服,又跑到日夜餐廳買了兩份早餐帶上,我們抱著柔軟的枕頭上了汽車。

汽車上路了,高大的旅遊車搖搖晃晃似搖籃一般,仍是困倦的我們枕著柔軟的枕頭自然很快地又進入了夢鄉。不知過了多久,汽車停了下來。導遊告訴我們:“我們沒有誤點,按時趕到了車隊的集合地。”“集合地?什麼意思?”我不解地詢問。“澳,是這樣的。所有去開羅的旅遊車要在這裏聚集,然後我們組成一個車隊一起往開羅開。”導遊解釋著。“為了保證你們的旅遊計劃,我們的車隊一路先行。特別是在開羅,如果別的車看到旅遊的車隊來了,他們就要讓路。”奧,是這樣!

又上路了,我看到:我們的車隊是軍車開路、結尾,其中還有裝甲軍車壓陣,軍車上的士兵各個實槍核彈。來埃及前就聽說了,這裏不是很安全。兩年前,極端的穆斯林認為:旅遊把他們的文化傳統都破壞了,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文化,在埃及的盧可索(Luxor)製造了炸遊人的事件。事件發生後,埃及的旅遊一蹶不振。旅遊在埃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埃及的三大經濟支柱之一,為了擴大旅遊的影響,埃及去年在德國連著作了幾期“埃及7000年文化”的廣告。盡管如此,每每談起去埃及旅遊,人們總是為安全擔心。看到這種情況,再想想目前伊拉克的緊張局勢,真的讓人心裏有些不安。哎,擔心也是沒有用了,反正我們已經在路上。反過來又一想,也許,這樣反倒安全。心裏安慰著自己,盡量想著寬心的事情。

天漸漸地亮了起來,窗外的景色慢慢地清晰了。透過車窗,我看到:野外除了望不到邊的沙漠外,一無所有。這裏沒有樹木,也沒有沙蒿。看不到村落,也沒有散落的民居。沙漠死一般的寂靜,隻是偶爾會有幾輛車與車隊相向而行。

哎,真是沒有意思,還是睡覺吧!迷迷糊糊,不知道又睡了多久,掙開睡眼,一個朦朦朧朧的城市從天而降。啊,開羅,我們到了!

車隊慢慢地開進了開羅,首先進入眼簾的是一大片倒塌的廢墟。破爛的住房一間擠著一間,多數的屋頂用樹枝、紙片遮蓋著,灰色、破舊的衣服象旗子一樣在烈日下無精打采地晃動,偶爾可以看到幾個孩子在那裏玩耍。導遊告訴我們說:“這裏過去是墓地,現在是貧民區。”

埃及受地理環境的限製,隻有尼羅河兩岸和尼羅河三角洲的地方有水,可以供人居住、生存,這些地方加起來大約隻占埃及地理麵積的4%到5%。開羅在尼羅河邊,靠近三角洲,地理條件好,土地肥沃。開羅又是首都,有很好的受教育、就業的機會,所以很多的埃及人背井離鄉來到開羅。但開羅不是天堂,並不會提供給每個人機會。很多的人沒有錢買房、租房,隻能在墓地息身。日久天長,墓地變成了貧民區。

大約一百米遠,與墓地貧民區隔路相望是世界著名的清真寺——Zitadelle。透過高高的圍牆隻看到了清真寺渾圓的頂,屋頂在強光的映照下放出柔和的黃燦燦的光,給人以壯觀的感覺。渾厚的祈禱聲不時地透過高高的圍牆傳過來,又到了祈禱的時間。穆斯林人很虔誠,每天要祈禱五次:太陽升起的時候、上午、中午、下午、太陽落山的時候。在這裏,祈禱並不是必須在清真寺裏,在家裏、在路邊,隻要是有一塊幹淨的地毯,人們就可以跪拜祈禱了。俗話說的好:心誠則靈。

開羅是個大都市,路上擠滿了汽車,從高高的旅遊車上望出去,就像一隻隻甲蟲在向前爬行。這裏沒有行車規則,也沒有路標,每一個車主憑借著他高超的開車本領,見縫插針地往前鑽。盡管如此,我們的車隊卻可以毫無阻攔地在城中穿行。啊,埃及的旅遊真是做到了深入人心!

拐過幾個彎兒,我們的車停在了開羅博物館前。

開羅的博物館是一百年前法國人修建的,有濃重的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淡粉色的牆壁,很柔和的色彩,與高大的建築形成強烈的對比。博物館前有一方形噴水池,裏麵種植著Papieros和睡蓮,這是上埃及人和下埃及人圖騰的象征。走進博物館,寬闊的大廳裏擺滿了出土的雕塑、法老的石棺,使人有狹窄之感。導遊帶著我們在這裏穿行,我們猶如走在古埃及的曆史長河中。最興奮的是,這裏存放著埃及唯一的保存完好的圖唐卡門(Tut-anch-Amun)法老的木館。木棺分四層,黃金包裹、層層相套,每一層裏都放了很多的陪葬品,從貴重的黃金飾品到鍋碗瓢盆等居家生活用品。走出博物館,我很驚訝,埃及的考古做得這樣好。7000年的曆史都可以說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