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指來人謂劉備道:“此即我師水鏡先生了。”
劉備視其人,鬆形鶴骨,器宇不凡,又能這麼遠知人來此人絕對不簡單啊,想到這裏劉備慌忙進前施禮,此時他衣襟尚濕,水鏡先生笑著對劉備做了個請的手勢,然後開口說道:“公今日大難不死必有厚福!”
劉備聞言驚訝不已,此時水鏡請劉備入草堂,二人分賓主坐定,劉備環顧左右見架上滿堆書卷,窗外盛栽鬆竹,橫琴於石床之上,清氣飄然。
這時水鏡先生開口:“我久聞公名,本想他日登門拜會一番,不期明公今日逃難至此,明公何故至今猶落魄如斯?”
劉備聞言歎息一聲道:“唉,隻怪我命途多蹇,所以至此。”
水鏡先生笑著擺手說道:“將軍錯了,以我觀之,隻因將軍左右不得其人罷了。”
劉備皺眉說道:“備雖不才,文有孫乾、糜竺、簡雍,武有關、張、趙雲,竭忠輔相,頗賴其力。”
水鏡先生聞言笑道:“關、張、趙雲,皆是萬人之敵,可惜無善用之人。孫乾、糜竺輩,乃白麵書生,非經綸濟世之才。”
劉備歎息一聲說道:“備亦嚐側身以求山穀之遺賢,奈總未遇其人!”
水鏡先生聞言之後大笑起來說道:“如今天下之奇才,盡在於此,將軍當自往求之。”
劉備聽了急問道:“奇才安在?又是何人?”
水鏡此時以手撫琴說道:“君不聞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劉備聞言正欲再問時,水鏡先生突然以手指窗外說道:“天色已晚,將軍可於此暫宿一宵,明日當說於將軍聽!”
劉備飲膳畢,即宿於草堂之側,因思水鏡先生之言,劉備寢不成寐,約至更深,忽聽一人叩門而入,劉備起身側耳傾聽,隻聞水鏡先生道:“元直何來?”
隻聞其人答道:“久聞劉景升善善惡惡,特準備往謁之。及至相見,徒有虛名,此人善而不能用,惡而不能去,徒有虛名,遺書別之,所以來此。”
隻聽水鏡先生又說道:“公懷王佐之才,擇人而事,奈何輕身往見景升?且英雄豪傑,隻在眼前,公自不識耳。”
其人聞言之後笑道:“先生所說之言甚是。”
劉備此刻聽到不由大喜,暗忖此人必是臥龍、鳳雛,他即欲出見,又恐造次,候至天曉,劉備求見水鏡,問道:“先生,昨夜來者是誰?”
水鏡笑而不語,劉備欲求與相見,水鏡隻說此人欲往投明主,已到他處去了。
劉備因錯失一良才,不由扼腕歎息,劉備又問水鏡先生臥龍鳳雛名號,這水鏡先生隻是顧左右而言他,劉備見水鏡不想說,也不強求,他又拜請水鏡先生,出山相助,同扶漢室。水鏡先生隻笑道自己乃山野閑散之人,不堪重用,自有勝其十倍者來助劉備。
二人正談論間,忽聞莊外人喊馬嘶,小童來報有一將軍,引數百人到莊來。劉備大驚,恐是蔡瑁,急出視之,原來是趙雲到了。劉備大喜,當天辭了水鏡先生,與趙雲上馬,投新野去了。
眾人行不數裏,一彪人馬來到,劉備視之乃關羽,兩人相見大喜,劉備訴說躍馬檀溪之事,共相嗟訝。
到了縣中,與孫乾等商議。孫乾開口說道:“事已至此,我們可先致書於劉景升,訴告此事。”
劉備從其言,即令孫乾齎書至荊州。劉表喚入問道:“我請玄德襄陽赴會,緣何逃席而去?”
孫乾呈上書劄,具言蔡瑁設謀相害,賴躍馬檀溪得脫,劉表聽了大怒,急喚蔡瑁責罵道:“你焉敢害我賢弟!”
劉表當日就要斬殺蔡瑁,蔡夫人從內出,哭求免死,劉表怒猶未息,孫乾不由開口說道:“請州牧大人息怒,若大人殺蔡瑁,恐皇叔不能安居於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