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分道揚鑣(1 / 2)

且說劉備得了益州後,孫權聞後,遣諸葛瑾入荊州討要荊南四郡,關羽不給,兩家自此不愉,時魯肅病死,推薦呂蒙代其職為大都督。

魯肅臨死前囑咐孫權如今曹強而孫劉兩家皆弱,不要因為小利而影響兩家聯盟,孫權才強壓怒氣,沒有找關羽的麻煩。

而曹操聽說劉備得了益州後大驚失色,於是他急揮兵至漢中,張魯因為沒了王長,趙升的幫助,又見曹軍有一人白發飄飄,其人實力讓張魯心驚不以,張魯知無勝算不戰而降,曹操念其封倉庫之心,優禮相待,封張魯為鎮南將軍,閻圃等人皆封列侯,於是漢中皆平,曹操傳令各郡分設太守,置都尉,大賞士卒。

曹操平定漢中後,其麾下有謀士名司馬懿,這司馬懿字仲達出身司馬世家,其家家世顯貴,又頗有謀略,更有鷹視狼顧之像,此人當時勸曹操道:“丞相既然以經得了漢中,想必益州必然震動,丞相何不帶天兵速攻益州,益州必然一戰而定!”

曹操聞言歎道:“人苦不知足,如今既得隴,何複望蜀?算了引兵先回許都吧!”

曹操留夏侯淵,張郃二人守漢中,然後自己則罷兵回許都去了。

到了許都時有大夫董昭聚一眾文武百官於朝堂之上建議曹操進封魏王加九錫,曹操大喜,正要欣然接受,一人出列大聲斥則眾臣說道:“不可,丞相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豈能如此?”

眾人視之,說話之人乃尚書令荀彧荀文若,荀彧當天怒斥眾人,當日朝會不歡而散,曹操回府後,他想不明白荀彧為何會如此激烈的反對自己稱魏王呢?不過荀彧雖然反對但是最後曹操還是稱了魏王,荀彧托病在家,曹操曾數次派人來看他,他都避而不見,然而這樣下去終究不是辦法,隻能讓二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差。

這夜天色晦暗不明,無月亦無星,曹操正坐於府中書房內讀書,忽人報荀彧拜訪,曹操笑著命人請荀彧入書房,在曹操看來荀彧這些天一直不出,不過是在刷小孩子脾氣罷了,畢竟二人共事三十年,如果不是荀彧的幫助,他曹操是絕對走不到這個地步的。

須臾,荀彧穿著他那一身尚書令的官服來到書房內,曹操揮退下人,二人就於書房內席地而坐,曹操看著有些蒼老的荀彧,他心中不免感慨萬千,想到年,他與荀彧初相識的時候,二人還都年輕氣盛,現如今二人都以年過半百,不由讓曹操感慨時光如水。

二人對坐片刻,曹操率先開口說道:“我知令君這幾日無病,不過是因為我稱魏公所以令君才一直不上朝,我說的可對?”

荀彧沒有說話,他隻是坐在曹操對麵靜靜的聽著曹操一言一行,曹操見荀彧沒有回答於他,曹操於是繼續說道:“昔年漢高祖有言,非劉氏而稱王,天下共擊之,孤卻稱王了,在令君看來,算是不忠不孝吧!”

曹操說完之後,他直視著荀彧的眼睛,在荀彧的眼中,曹操看到了一抹失望,或許他不應該說這個話題吧,曹操如是想到,隻是這個話題是二人誰都無法避免的話題,要想解開二人的心結,唯有將這話題說通,否則二人都會一直心存芥蒂。

荀彧靜靜的聽曹操說完,他躬身對曹操行禮,然後低聲說道:“明公,臣三十麵前追隨明公,就堅信明公會匡扶漢室,拯救黎民,三十年過去了,臣左右支絀,苦心維持,小心翼翼的拿捏著這尷尬的分寸,指望臣的理想和明公的誌向可以並存,可是臣發現,臣簡單了,今日臣,隻能回答失望二字。”

曹操能聽出荀彧所說俱是真心,他沒想到這麼多年下來,他與荀彧的分歧竟然到了這個地步,他不由眨著眼睛,目光從荀彧的身上移開,他緩緩閉上眼睛,似乎在回憶什麼,良久他有些落魄的開口說道:“唉呦,好一聲明公哦,這一聲明公叫的又親切,又生疏,親切的是孤想起與文若初相識,那一聲明公叫的是希望,生疏的是,三十年後,這一聲明公……”

曹操停頓片刻,他控製著自己的情緒,不讓心裏那股滋味溢於言表,他停頓之後繼續說道:“生疏的是,三十年後,這一聲明公叫的滿是失望噢!”

曹操睜開眼,看著荀彧那平靜的神色,他歎息著問道:“孤在想,令君的失望莫非是覺得如今的孤不在是漢臣了麼?”

曹操說完再次閉上眼睛,心中那股鑽心的痛,讓他不由皺眉,荀彧此刻亦緩緩開口了,他語氣複雜的說道:“當初明公奉迎天子,以令不臣,我們共同起誓永為漢臣,可是今日的明公還是漢臣嗎?”

荀彧的聲音抖然提高,他的聲音不自覺的顫抖著,不是害怕,也不是興奮,他一字一頓的對曹操繼續說道:“司空不夠!丞相不夠!魏公不夠!大王也不夠!明公想要的是什麼?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