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章 王侯(下)(2 / 2)

見雲初不語,如意又歎息道:

“您這是忘了,當初唐公子就是聽了這些,才血濺金鑾殿的……”

“……唐公子?”

幾次聽說這個人,心裏好奇,雲初就問。

“……就是唐蕭,墨帝11年的探花,曾任內閣侍讀,他和陸公子都是我們祭酒府的常客,文采稍遜陸公子,也是個才華橫溢的人,他尤其推崇您的詩詞。”

聽到這兒,雲初驀然想起那日姚闌在太太麵前提起唐蕭血濺金鑾殿的事兒,接著太太就變了臉。

這姚闌的心機還不是一般的深!

“不是我一眼就看破了,這麼淺顯的道理,誰都明白……”見如煙遞過茶來,雲初就伸手接,目光卻沒離開如意,“……萬歲怎麼竟沒采納?”

“……唐公子在諫表裏說這也是您的見解,西殿閣統領魏公公當時就嗤笑他是婦人之見,還說欒國開國二百多年,曆過多少強敵,哪一次不是頑勝,大將軍等人也跟著附和,萬歲聽了,就諷刺他如此寵信女人,不如回家抱孩子,誰知他就動了肝火,頭撞龍案,血濺金鑾殿……”如意歎息一聲,“不是欒國幾代以來沒有斬殺文人的先例,他怕是早被砍了頭,您內疚不已,曾想號召欒城名士聯名進諫,被祭酒府的老爺太太以死相挾,硬攔住了……”

雲初就皺皺眉。

沒有那份力挽狂瀾的力量,又何苦害得家人朋友不得安生!

女人嘛,能夠嫁個好老公,一輩子不愁吃穿足矣,至於國家大事,還是交給男人操心好了。

換做今日的她,絕不會去做這種沒有結果的事情。

不想再提那曠世才女,雲初轉向如煙:

“……我雖不懂,可也知這些都應該是絕密的,怎麼會民間遍知,還傳到了欒國?”

常言道,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

號稱絕世奇才,江賢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

可是,他的那個什麼恢弘的統一大計,竟連如煙這麼個小丫頭都知道!

“……是被奸相餘展泄露了,意在陷害江侯,欒國人知道了,心驚於他的野心和韜略,擔心他終將成患,才使出了離間計……”把茶遞給雲初,如煙又斟了杯笑嘻嘻地遞給如意,“如意姐姐也歇會……”又轉向雲初,“都因這變革觸怒了大豪紳,他們才勾結了欒國人害他……”

“這些都是對百姓有好處的事兒啊……”接過茶喝了一口,如意對她的不滿也消了,“怎麼還會觸怒眾人?”

如煙搖搖頭,“我也不懂,這些都是聽師……”如煙聲音一滯,不安地瞄了眼雲初,見她正專心地聽著,就接著說道:

“當時這十二項國策一出,頓時滿朝嘩然,眾臣群起而攻,指責他說,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讓女子改嫁,簡直是敗壞倫常,有傷國體……其實,他們隻是借此抨擊江侯,聽師……說,他們真正顧忌的不是這個,而是其他條款,就說這鼓勵開荒,江侯說,黎國缺糧,一是山多田少,最大的原因是人們都熱忠於挖礦,致使大量的土地閑置,所有他鼓勵百姓開荒,把現有的田地登記造冊,除現有已開墾的外,凡百姓自願開墾無主之地者,土地歸開墾者所有不說,並免收田畝稅三年,第四年開始,視田地的貧瘠劃分等級,減半征收田畝稅……”

“這的確是個好政策,種田的人多了,糧食就會自給自足,百姓就可以安居樂業,還可以免去礦難的威脅……”

“可這卻侵犯了豪紳的利益,他們原本仰仗著手中土地,肆意盤剝佃戶,此政一出,相較於高額的地租,佃戶們自然都願意開荒,這就造成了一開春,士紳們手裏的土地雇不到人種,不得不降低租金,損失大量的地畝收入……

這是其一,再說這建立撫恤,黎國每年都有大量的礦工死於非命,黎律中原沒規定相應的安撫,隻憑礦主的慈悲,或多或少地給些燒埋銀子,江侯說,礦主的財富都是礦工創造的,他們死了,遺孀便失去了倚仗,生活也沒了保證,長此以往,遲早會激起民變,因此,要萬歲建立撫恤製度,每有礦難,礦主都要按一定標準,發給撫恤銀子,那些礦主自然恨他入骨……

不止這些,其他幾條也大都如此,這才犯了眾怒,紛紛抵製新政,聯名詆毀江侯,可黎國皇帝對他深信不移,言聽計從,最後這些人竟勾引了外敵陷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