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要青春期的孩子跟著父母出門訪友,是很困難的事;可是,最近有個成功的經驗,卻讓我發現:隻要跟孩子說清楚道理“,邀請”青少年跟你一起出門,其實並不難。
有個閨中密友最近住院了,病得還真不輕。我自己去看了她幾次,等她精神略好,我覺得應該可以多見一些訪客時,我邀請了兩個孩子跟我一起去。女兒跟我的死黨們都很熟,她爽快地答應了;兒子一向不喜歡社交活動,也不喜歡跟“不太熟”的長輩們打交道,聽我的口氣“好像很希望他去”,就露出了為難的表情。
我沒生氣,也沒發飆說“叫你去你就去”,而是耐著性子跟他講道理:“你知道王阿姨是媽媽的好朋友,平常就很照顧我們。上回我生病的時候,她幾乎天天到醫院來看我,還到家裏煮飯給我吃,你記得吧?假如沒有這些阿姨輪流照顧我,你跟姐姐不就累死了嗎?那麼,你該不該謝謝王阿姨?再說,前兩個禮拜我們才跟王阿姨吃過飯,你又不是不認識她,去看她也不需要說話,就能表達你的關懷,有什麼比這更簡單的?生病的人最怕孤單寂寞,我們去看她,會讓她覺得有人關心她,她心裏會覺得非常溫暖,這就是你表達‘謝意’(謝謝她曾經那樣照顧你媽)的好方法,不是嗎?”
兒子聽我講得合情合理,似乎沒有什麼可以反駁的,就說:“好吧!我去。”雖然不是欣然答允,但也並不勉強。我很高興,還鄭重地謝謝他呢!
前文《我的女兒好害羞》曾經提到,愈是害羞內向的孩子,我們愈要鼓勵他(她)參加各種人際活動。有時候,我們聽到孩子說:“我寧願在家打電子遊戲。”可能也會同意“打電子遊戲”比“陪父母去訪友”自然是有趣多了!然而,透過一些解說、懇談,孩子們多半也能接受“偶爾,就是要做一點自己不太喜歡的事”,這就是人生嘛!
假若孩子更懂事一點,能夠了解人際關係或社會網絡的重要性,那麼,要說服孩子跟父母一同參與這些社交活動,當然就更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