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知人善用——讓人才為你衝鋒陷陣(3)(1 / 2)

戰國時衛國的苟變,很有軍事才能,能帶領五百乘兵,即37500人,那時能帶領這麼多兵,可說有大將之才了。子思到衛國,會見衛侯時向他推薦苟變,衛侯說他知道苟變這人有將才,可是,他當稅務官時白白吃了農民的兩個雞蛋,所以不用他。子思聽了,要他千萬別說出去,不然,各國諸侯聽到了會鬧笑話。子思指出這種思想是錯誤的,認為用人要像木匠用木一樣,“取其所長,去其所短”。今處於戰國之世,正需要軍事人才,怎能因白吃兩個雞蛋的小事而不用一員大將呢?因子思的話說到點子上,衛侯的思想這才轉過彎來,同意用苟變為將。如果沒有子思的推薦和教導,有大將之才的苟變就因白吃兩個雞蛋而被衛侯棄置不用了。

人生悟語:

為了國家利益,不依君主一時好惡和自己個人得失,再三舉薦人才,使真正的人才得到了重用,這是成大事者的行為作派。

13.取人之長,容人之短

美國南北戰爭時,有人告訴林肯總統,說他新任命的總司令格蘭特將軍嗜酒貪杯,難擔大任。林肯卻說:“如果我知道格蘭特將軍喜歡什麼牌子的酒,我就會送若幹桶給他和其他的將軍們。”林肯是在肯塔基州和伊利諾州度過童年時代的,他當然知道貪酒可能誤事,但他更知道格蘭特將軍是當時北軍所有將軍中最有才能的,隻有他才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事實上,對格蘭特將軍的任命成了南北戰爭的轉折點。這確實是一次有成效的任命,證明了林肯的用人政策,是在於求其人之所長,而不是在於求其人為“完人”。但是,這個用人之道是林肯通過艱苦的努力才學會的。在任命格蘭特之前,林肯曾經接連任命過三、四位將軍,任命的標準是追求所用之人沒有嚴重的弱點。而選用這些人的結果,盡管北軍在人力或物力方麵都占極大的優勢,而從1861年至1864年這3年間,戰爭卻沒有任何進展。

人生悟語: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是不可能沒有弱點的,隻是他們表現出來的弱點大小不同,程度各異而已。企圖利用別人的長處,也要容忍別人的短處。長處與短處是同時並存的,如果總是想方設法對付別人的弱點,結果必然偏離了正確方向。

14.舉薦人才不論親仇

晉國中軍尉祁黃羊因年老告退,晉悼公問他由誰來接替他的職務,祁黃羊推薦解狐,而解狐是他的仇人。可是,晉悼公正要任命解狐為中軍尉時,解狐病死了。悼公要祁黃羊再推舉,祁黃羊說他的兒子祁午可以勝任。恰在這時,中軍尉佐羊舌職死了,悼公問祁黃羊誰可接替其職,祁黃羊說羊舌職的兒子羊舌赤可以勝任。於是,悼公任祁午為中軍尉,羊舌赤任中軍尉佐。推舉仇人解狐,顯然不是為討好解狐,而是祁黃羊出於公心,認為解狐的才能可以勝任此職。但推舉自己兒子是否偏愛親人?推舉屬官的兒子是否偏愛下級?時人沒有這樣的看法,而是讚揚祁黃羊舉薦人才“無偏無黨”,他推薦自己的兒子和屬官的兒子,都是因為他倆的德才足以勝任其職。

有的人,為了避免閉言,他們通常不舉薦與自己有關係的人。造成了人才的浪費。祁黃羊卻不囿於這種世俗的謙虛,他認為自己兒子的才能勝過自己能勝此職,就應該推薦。

東晉中書侍郎郗超也因“不以私怨匿善”,力薦人才,而受到後人的讚揚。謝氏和郗氏都是東晉朝中的大族。謝安曾任宰相,郗超曾任中書侍郎,但兩家相互猜疑,矛盾很深。當時,強盛起來的前秦勢力企圖吞並東晉,一統中原。天下表勢因此十分緊張。謝安出班保舉自己的侄子謝玄領兵前去抗敵。郗超聽罷高興地說:“謝安敢於薦舉自己的侄子,說明他有知人之明;謝玄必然不負薦舉,因為他是一個有才能的人。”他還對朝中一些不以為然者做勸說解釋,請大家信任和支持謝玄。由於郗超在朝中的威望和實權,朝廷命詔謝玄,拜為建武將軍,領兵抗敵。謝玄受命於危難之時,麵對強自己十倍之敵,小心謹慎,仔細分析敵我雙方情況,沉著應戰,導演了一幕以少勝多、威武雄壯的戰爭,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淝水之戰,從根本上扭轉了北強南弱的局麵,保障了東晉王朝的安全。在這場戰爭中,謝玄不負眾望,表現了傑出的軍事才能,郗超的胸襟和雅量也著實令人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