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培養像富翁一樣的賺錢欲望(3)(3 / 3)

默多克住在市中心,常下館子,這一習慣伴隨了他一生。

他還喜歡豪華型美國轎車,常常載著主編裏維特家的孩子瘋狂地快速行駛並高聲尖叫,以此嚇唬孩子們,而他自己哈哈大笑。每逢周末,他都要去賽馬場試試運氣,他還喜歡去南威爾士州的布羅肯小山玩牌賭博。他還喜歡開派對,而這些派對也往往在賭博遊戲中結束,人們常稱他“孩子出版商”。他的賭博嗜好給他的競爭對手留下了一種錯覺:這個年輕人成不了大器,不必認真對待。

默多克和裏維特在1957年4月,第一次發生嚴重的分歧。默多克訂購了一台可以印72版的大型印刷機。正在國外進行每年一度的旅行的裏維特從印度發回電訊,供新機印刷的第一期報紙刊用。裏維特回國後發現,默多克把體育版從背版調到中間版頁。他對默多克不打招呼就隨便移動體育版而感到惱火,但默多克認為,背版必須賣給廣告商。裏維特對此憤憤不平:自己才是真正的主編。此事雖小,意義重大,默多克要自己當家做主了。

人生悟語:

製造假象,麻痹對手,給同行以輕敵惑,積蓄力量,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舉成功。

18.穩中求勝,量中求質

李嘉誠憑著對市場的了解,對推銷的熟悉,在創辦塑膠公司之後不久,就把第一批產品順利地賣出去了。緊跟著他手裏又接到了好幾批訂單,公司顯現出了很好的發展勢頭。

他把管理係統更加完善地擴大了。他又招聘會計、出納、推銷員、采購員、保管員,就是他自己也沒有想投產後會是如此的順利,簡直就是一帆風順。

但在創業不久,一帆風順、春風得意的李嘉誠便遭到了當頭棒擊。一家客戶宣布他的塑膠製品質量粗劣,要求退貨。李嘉誠不得不冷靜下來,考慮產品的質量問題。

推銷員帶回的客戶的反饋,令李嘉誠不寒而栗,客戶拒收產品,還要長江廠賠償損失!

“不怕沒生意做,就怕做斷生意。”李嘉誠此時的處境正中了後者。客戶是企業的衣食父母,沒有了客戶,企業靠什麼生存,李嘉誠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產品積壓,沒有進賬,原料商仍按契約上門催交原料貸款。李嘉誠上哪去弄這筆錢?他被逼急了,就說:“我實在拿不出錢,你們把我人帶走。”原料商笑道:“你想得美!我們要你幹什麼?我們要的是錢!”原料商揚言要停止供應原料,並要到同業中張揚李嘉誠“賴貨款的醜聞”。這又是一道殺手鐧。

真可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銀行得知長江廠陷入危機,派職員來催貸款。被弄得焦頭爛額、痛苦不堪的李嘉誠不得不賠笑接待,懇求銀行放寬限期。企業的生機大權完全掌握在銀行的手中,長江廠被逼到清盤的邊緣。

長江廠此時出現了嚴重危機,不得不裁員,被裁的員工家屬上門哭鬧,在廠上班的擔心後路,憂心忡忡。那些日子,李嘉誠的脾氣不免有點暴躁,動輒訓斥手下的員工,向員工發脾氣,全廠士氣十分低落,人心浮動。

黑雲壓城城欲摧。長江塑膠廠麵臨著遭銀行清盤、遭客戶封殺的生死存亡的嚴峻局勢。

質量就是信譽,信譽是企業的生命。現在質量沒有了,信譽也沒了,那麼企業的生命又怎麼存在呢?李嘉誠竟然鑄成如此大錯,他深為自己盲目冒進痛心疾首。

雖然大錯已經鑄成,但李嘉誠痛定思痛,決定力挽狂瀾。

李嘉誠的第一招是“負荊拜訪”。

首先要穩定內部員工的情緒,這是企業能否生存的前提條件。因此,李嘉誠向員工坦率承認自己的經營錯誤,並保證絕不損害員工的利益,希望大家同舟共濟,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李嘉誠是個說到做到之人,大家很相信他的為人,於是大家都安下了心,工廠士氣也有了提高。

等到員工的情緒安定之後,李嘉誠就一一拜訪銀行、原料商、客戶,並向他們認錯道歉,祈求原諒,並且承諾在放寬的期限內一定償還欠款,對該賠償的罰金,一定如數付款,一分一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