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培養像富翁一樣的賺錢欲望(1)(2 / 3)

人生悟語:

這是一個信息的時代,信息就是資源,信息就是財富。捕獲信息,並為此做出相應的措施,你就爭得了成功的先機。

3.比別人領先的意識能賺大錢

香港華達投資集團董事長李曉華被人們稱為“北大荒走出的億萬富翁”,提起他,成大事者都蹺起大拇指說“特神”。

李曉華的神,最重要的是體現在他在市場中能以不變應萬變,隨時改變經營方針,因此總保持著旺盛的競爭力,在市場中遊刃有餘。

李曉華第一次南下廣東,實現了他人生第一筆“巨額”投資,花4000元買了一台噴泉果汁製冷機,興衝衝地回北京了。他選擇了北戴河,那是北方有名的旅遊避暑勝地,他出設備,一位當地的朋友出場地和人員,一間冷飲商店紅紅火火地開張了。那一個夏天,這台冷飲機出盡了風頭。大老遠避暑的人們,遊完泳渴了,累了,或是在太陽下走乏了,看到這個清爽冰冷的大玻璃罐都被吸引住了。冒著汗的人們排起了長隊,一杯接一杯,那種清涼、甘甜的感覺直沁心底。

已屆而立的李曉華嚐到了實實存在的成功,他的喜悅溢於言表。更重要的是,他對自己的商業敏感和決策能力充滿了自信。

李曉華的心思又活了起來。他在想,今年在北戴河獨領風騷的冷飲機,明年肯定就不那麼新鮮了,一些腦子動得快的人會緊緊跟上,那時,北戴河同樣的冷飲機肯定不下100台,競爭激烈可想而知。於是他決定另辟蹊徑。

朋友得知他要將冷飲機就地讓出,替他著急了:那簡直是印鈔票的機器呀?你怎麼可以這麼傻?

然而,事實又一次印證了李曉華的超前意識。第二年夏天,這種冷飲機在北戴河海濱擠作一團,恐怕100台都打不住。

由於李曉華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從而涉足新的行業也非常成功。

李曉華看到當時的電影和電視根本無法滿足人們多層次的欣賞需要,所以他買了一台錄像機和一個大屏幕投影機,在秦皇島與人合作放起了錄像,結果場場爆滿,門口的票販子把票炒到10元一張,仍有人解囊而入。

生意幹得十分順手,他的過人才智在有意無意中充分展開、延伸……

隨後幾年中,幾筆漂亮的買賣使李曉華成為北京個體戶中的知名人物,這時他算得上是北京響當當的大款了。當大部分中國人的商品意識還未覺醒的時候,他座下的新款式奔馳已在同行中抖盡了風光。這樣走下去,日子完全可以過得舒舒服服。然而,李曉華絲毫沒有功成名就的感覺,雄心無盡的他隱隱感到,更宏大的事業需在更廣闊的世界中展開。隨後,李曉華在香港成立了華達投資公司,憑借著他對市場敏銳的洞察力,在房地產市場上遊刃有餘,獲得了亞洲地產界的稱讚。

人生悟語:

隨機應變相時而動,切忌貪婪無度。什麼都會過去,一門生意不會永遠紅火,及時調整方向,多方麵發展,才不至於在商業中慘敗。

4.機會來了別“客氣”

陸肇天夫婦是60年代從中國內地到香港的移民,他們既無第二代創業者多少得到父蔭和良好的現成社會關係基礎,又無本地創業者已在商場血戰多年積累的經驗,完全是靠披荊斬棘,曆嚐艱辛,闖出道路,是白手起家到成大事的成功典範。

陸肇天剛到香港時,由於內地資曆香港不予承認,所以被迫出賣體力,做小生意。最後他從一筆刀片訂單中開始積累了一定的資金,終於辦起了陸氏實業公司。

1976年是陸氏實業公司第一次騰飛的時候。當時正是電子計算器萌芽之時,許多大廠家看到這一新產品,但是拿不準,猶豫不敢上手,想觀察清楚再下決心。但陸肇天的小公司卻沒有那麼多顧慮,看準這是投入電子計算器市場的有利時機,全力以赴,抓緊生產液晶電子計算器。正因為他及時早著先鞭,競爭者少,在市場上放韁馳騁,獲得成功。等到群起效尤,市場飽和,陸氏已飽食遠走,積累了經驗和資金,為公司下一步發展打下了新的基礎。

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為陸肇天提供又一次契機,他看準了內地市場的巨大潛力和進行合作的有利時機,立即與內地開展合作。

陸肇天當時便看到電視機是內地人民生活電器化的第一急需品,有龐大的需求市場,而率先生產黑白電視機,大量投入當時的內地市場,從而取得極大成功。及至內地人民生活要求提高,他又及時轉產彩色電視機。由於已建立起的內地市場良好關係,公司營業額一直穩步上升。產品擁有廣闊、穩定、可靠的內地市場。營業額中,85%來自內地。年產量已增至80萬台,供應電視機套件給內地裝配的廠家亦由7家增至12家。當年純利潤3430萬元,可見業績不凡。同時還不斷在設計上推陳出新,如方形機身、平麵直角、立體聲等吸引客戶,成為較早與內地建立良好合作關係、得到有力支持的香港電子業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