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雀形目鳥類精選(3)(2 / 3)

太平鳥(Bohemian Waxwing)

通常生活在北方森林中,以漿果和昆蟲為食。有時會例外地出現在城鎮和花園裏。

位於針葉樹枝上的杯狀巢,常常隱藏在濃密的葉簇裏。

地理分布

在加拿大、美國西北和歐亞北部繁殖,度冬的南部界線每年都有變化。

雪鬆太平鳥(Cedar Waxwing)

羽色比北方的太平鳥淺,棲息地包括闊葉林、針葉林、稀樹林以及灌木叢,變化較大。以各種小型水果為食,或從樹林上空滑翔下來捕食昆蟲。

堅固的杯狀巢,常位於樹冠的上部,隱藏在濃密的葉簇裏。

地理分布

在加拿大和美國繁殖,冬季分區域南移,從加拿大南部到南美北部。

亮絲鶲(Phainopepla)

繁殖於半沙漠或沙漠的河岸地區,以槲奇生樹和鼠李的漿果為食,也捕食昆蟲,飛行輕快呈直線。

由植物纖維築成,以小嫩枝加以固定的隱蔽的杯狀巢。

地理分布

繁殖於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西部,在墨西哥過冬。

河鳥(Dipper)

在山區湍急的溪流中生活和築巢,以步行或潛水的方式,捕食昆蟲、幼蟲和甲殼動物等獵物。經常潛水,河鳥之名因此而來。

大而呈球形,從側麵開口,在流動的水麵上由苔蘚、草和樹葉築成。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及非洲西北部的山區和丘陵地。

棕曲嘴鷦鷯(Cactus Wren)

生活於幹旱地帶,常站在仙人掌頂部鳴叫,捕食地麵的昆蟲和無脊椎動物,以拍翅作緩慢的短程飛行。

位於仙人掌或多刺的灌木叢中,由幹枯的植物築成,側麵有入口的球形巢。

地理分布

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

黑頂嘲鶇(Black-capped Donacobius)

棲息於沼澤中,以昆蟲為食。常隱藏於植物裏,受到騷擾時,會飛到顯眼的樹枝上,勇敢地叱責入侵者。求偶炫耀時,成對的鳥各自上下晃動頭部、搖動尾巴並一齊鳴叫。

位於略高於水麵的葉叢中,由沼澤植物築成的深而結實的結構。

地理分布

從巴拿馬東部到阿根廷東北部。

附注

全世界最大型的嘲鶇。

棕鷦鷯(Rufous Wren)

棲息於潮濕,多苔的雨林、森林邊緣和濃密的樹林中。常以家族或小群活動,有時獨立地在下層葉簇中捕食昆蟲,也會加入混合鳥群中。配對鳥一齊進行“二重唱”式的鳴叫,聲音響亮,音調似長笛。

尚無記錄。

地理分布

分布於委內瑞拉到秘魯的安第斯山脈,海拔3800米的高度,分布區氣候溫和。

附注

大多為赤褐色,有些頭羽的顏色較淺。

葦鷦鷯(Bewick s Wren)

體型小,具有赤褐色或灰棕色的羽毛,眼睛上方有一條狹長的過眼線。在叢林下層捕食昆蟲時,尾巴會向兩側搖動。

粗大而深的杯狀巢,由植物、羽毛和羊毛築成,位於裂縫或巢箱中。

地理分布

在美國的大部分地區和墨西哥北部繁殖,冬季時,北方種群在此範圍內遷徙到南方。

皇葦鷦鷯(Carolina Wren)

體型中等,藏匿於叢林下層捕食昆蟲。棲息地包括花園、樹林、農田和灌木叢。鳴聲為悠揚的短音,變化無窮,全年都能聽得到。

由樹葉、草和羽毛築成,結構堅固,大多位於洞穴、灌木叢或裂縫中。

地理分布

美國東部和墨西哥。

鷦鷯(Northern Wern)

喙纖細,生活習慣隱秘,在森林、樹林、農場、草地和花園裏,常忙碌地在糾結的植被裏捕食昆蟲。雖然體形小巧,但其爆發式的鳴聲十分響亮。

由樹葉、草和苔蘚築成的圓頂巢,位於裂縫或隱秘處。

地理分布

在北半球的溫帶區分布廣泛。

鶯鷦鷯(House Wren)

數量豐富且分布廣泛,出沒在花園、果園、農場、空曠的樹林和林緣。常隱蔽在植被裏,不易被發現,但鳴聲響亮。

苔蘚和嫩枝築成的圓頂形巢,開口在側麵,位於樹洞中、斷裂樹枝上或巢箱中。

地理分布

美洲。

岩鷚(Alpinge Accentor)

外形不顯眼的地棲鳥類,在阿爾卑斯山草地的岩石地區繁殖。夏季捕食小昆蟲,冬季改食水果和種子,並遷徙到較低處。

草、根、苔蘚和地衣築成的杯狀巢,位於岩縫中。

地理分布

非洲西北部、歐洲南部和亞洲部分的山區。

林岩鷚(Dunnock)

纖小而帶條紋的鳥類,大多在地麵取食。常飛上樹枝發出平靜、重複、單調的鳴聲。夏季食昆蟲,冬季則以種子為主食。

草和苔蘚築成的杯狀巢,由較細的纖維作襯墊,位於樹籬或灌木叢中。

地理分布

歐洲和中東的部分地區。

灰貓嘲鶇(Grey Catbird)

行動詭秘,是濃密的落葉林中常見的鳥類,也常出現在花園和城鎮公園裏,躲在低處,以漿果、種子、昆蟲和無脊椎動物為食。降落時發出貓似的“喵鳴”聲,因此得名。

嫩枝築成的杯狀巢,以細根襯底,位於灌木叢或纏結的下層叢林中。

地理分布

繁殖於加拿大南部和美國,冬季在美國東南、加勒比海、巴拿馬以北的中美洲越冬。

附注

與近緣的小嘲鶁均能模仿其他鳥類的鳴聲,但音調平,變化少,不像小嘲鶇那樣能重複一段短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