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對電子商務市場的充分了解,馬雲堅持“隻有先以培育市場為目的,不要急著去掙錢”為核心理念,推出了淘寶網的免費模式。
在瞄準對手弱點、明確自己的目標之後,2003年5月10日淘寶網正式上線,20天後,淘寶網迎來一萬名注冊用戶。
2003年7月7日,阿裏巴巴正式對外宣布投資1億元開辦淘寶網。
eBay易趣的高管曾經評價淘寶的免費模式道:“免費不是一種商業模式。”用通俗的話來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正是受這個信念的影響,eBay易趣堅持收費模式,堅持維護自己“作為一種商業模式”的標誌,結果在難以置信的情況下被淘寶輕鬆超越,最終親手葬送掉自己在中國的前程。
“免費”就這樣打敗了收費!恰如老子的思想,柔能勝剛——越是看似柔弱、看似無力的東西,它就越具有不可阻擋的力量。
“免費”真的就是不收費嗎?按照常人的理解,“免費”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免費提供服務,商家怎麼賺錢?一家不以掙錢為目的的企業能活多久?
事實上,這是典型的視野狹隘的表現。
馬雲常說:“如果一個人腦子裏想著人民幣,眼睛看到的是美元,嘴巴吐出來的是英鎊,那這樣的人是永遠不會真正地把客戶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的。”
淘寶網正是基於免費為網民服務的理念,優化用戶體驗,賺足了流量。
2008年末,“免費”的淘寶已經實現盈利。但這種盈利並不是違背了馬雲當初的承諾,而是以一種新型的方式盈利,這種盈利與“免費”不是背道而馳,而是建立在“免費”的基礎上的。
目前,互聯網與廣告商合作是非常普遍的事。比如百度、新浪、雅虎、網易……在互聯網上,有多如牛毛的依靠廣告收入來盈利的網站。
其實,免費電子郵箱也是用這種方式賺錢,比如網易。當其用戶訪問網易郵箱時,會附帶看一看網易提供的新聞;當用戶發送郵件時,郵件的底部也附帶有廣告。
這樣一來,盈利模式得以改變,卻並沒有影響用戶體驗。用戶在免費使用網易提供的越來越好的產品時,也樂意幫網易做一做廣告。
有一句話說得好:眼球經過之處,都是鈔票。
微博是免費的,所有用戶都可以注冊體驗。起初,微博僅僅靠微博會員來盈利,這種盈利模式顯得比較傳統,獲利較少。
後來,隨著“微博大V”的誕生,很多廠商便找上了那些擁有上百萬、上千萬粉絲的博主,希望能與之實現商業利益的交流:“微博大V”轉發廠商廣告或者直接在微博主頁的界麵上掛上廣告,廠商便支付給其高額的廣告費用。
這對微博用戶來說是一次空前的誘惑:因為注冊微博、使用微博都是免費的,隻要能夠聚集粉絲便能贏得大把的鈔票,何樂不為呢?
但是,這種獲利方式“動了微博的奶酪”。原因是:微博運營商投入巨額資金免費給用戶提供越來越好的用戶體驗,但用戶不但不回報,反而還在它的領地裏掙錢。
於此,微博運營商開始狠下殺手,懲治那些利用微博掛廣告獲利的用戶。但是,他們又不能太過絕情,因為他們比誰都清楚——廣告將是微博未來盈利的主要方式之一。
為此,微博提出了意見:用戶可以依靠微博來獲利,但是微博平台可以在用戶的界麵主動掛上廣告,用戶不得有意見。
很顯然,微博運營商的這種做法並未受到用戶的排斥,所謂“有錢大家一起賺”,隻要微博平台掛的廣告不影響用戶體驗,那麼對用戶而言,就是可以接受的。
目前以Facebook(美國臉譜網)為代表的SNS(社交服務網絡)網站正在挖掘一種新的盈利模式。
比如,Facebook上的一個用戶想買化妝品,他正在和朋友商量。Facebook就可以把這條信息通知給歐萊雅(國際化妝品公司),然後,有關歐萊雅化妝品的廣告就會出現在用戶界麵。
這種新穎的盈利模式正在受到各方關注,什麼時候成為主流還有待發展。但這種盈利模式依然是建立在“免費思維”的基礎上的。
所以說,免費思維並不是真正的免費,而是一種另辟蹊徑的收費方式。現如今,免費思維已經開始深入大街小巷,很多企業及個人已經巧妙地利用免費思維獲得了驚人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