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1)

充分利用下班和周末時間,經曆四個月之久,終於完成了《企業傷寒論》的所有章節,很是欣慰。

雖然還不知道這本小冊子的未來命運,但這是作者全身心投入、探索企業未來的心血凝聚,是一百多個夜晚燈光下的汗水澆灌,即使本書無緣變成鉛印,哪也是作者本人在鴻海富士康的工作總結,將無償回報公司,作為企業改革的參考。

鴻海富士康五年多時間的曆練,使作者從單純的工程師階層逐步成長,今天,終於能從企業整體的角度思考集團的未來和方向,無疑是一種成長。無論這些方案(僅代表作者的一家之言)是否正確,均是結合現狀的理性思考和總結,也許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若某些策略能在實戰中被應用,作者將不勝感激。

本書的寫作過程中,也曾想到放棄,作為基層的主管,是否不應該從戰略的角度解析企業?但每次要放棄的時候,總覺得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迫使作者繼續。工廠效率低下、成本浪費,每月都在虧損,這一切現實迫使作者在極其矛盾的心態下完成本書,以此來回報集團五年來的培育和教導。

感謝遊子仲專理,是他給予了最初的鴻海富士康理念,樹立了作者的企圖性;感謝係統工程處魏兆鴻副理,是他給予了作者全麵鍛煉的平台,在不同的崗位得到充分的曆練;感謝Jason資深協理,是他提供很多曆練機會和平台,使作者有機會超越部門,站在更高的角度解析問題,看待工廠的全貌;感謝可愛、熱心的同事和曾經的部署們,使他們讓作者將研究出的最新戰術應用於實踐,變成累累碩果;感謝我的母親、妻子,是她們的大力支持,才使作者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工作中,探索和思考;感謝我的女兒,那種眷戀和愛,使我能夠堅持完成本書的動力。

本書的寫作是基於對公司感恩的心來完成,希望它能給公司的成長帶來思考、改良和參考。

王巨霄

富士康太原科技工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