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還有另一種情形,即有些人本身並非惡人,但因嗜酒,而觸法網,釀成慘禍。明人小說中曾描寫成化年間浙江永嘉縣有個儒生王傑,家道小康,夫妻和睦,但不料有一天,突然大禍臨門。請看這件事的原委:
王生看了春景融和,心中歡暢,吃個薄醉,取路回家裏來,隻見兩個家童,正和一個人門首喧嚷。原來那人是湖州客人,姓呂,提著竹籃賣薑。隻為家童要少他的薑價,故此爭執不已……王生乘著酒興,大怒起來……走近前來,連打了幾拳,一手推將去。不想那客人是中年的人,有痰火病的,就這一推裏,一跤跌去,一時間倒在地。正是:身如五鼓銜山月,命似三更油盡燈。(抱甕老人輯:《今古奇觀》卷29)
毫無疑問,這位王生如果不是吃醉了,“乘著酒興”,動手打人,又怎麼會鬧出人命案來?當然,這畢竟還是小說家言。而萬曆時李樂記載的兩則酒禍,則是活生生的事實。一件事是:浙江桐鄉“有中人之家貸錢開油餅坊,其雇工人與市上一人劇飲而醉相毆,雇工人推其人墮水死。”你看,兩個醉鬼相打,一個終於被推到水晶宮中招駙馬去了!另一件事,更是荒唐而慘烈:
萬曆二十八年庚子冬,鳥程地方有雲七裏者,著姓溫族所居也。某姓人有婚嫁事,故事設酒宴,鄰近人(見)其酒薄,眾不喜。又有怒其邀不偏者,眾即揚言曰:“嫁女酒,任汝薄,卻恐救焚酒薄不得,難道不請我們?”是夜,先用計扃其戶外,使內者不得出,更餘縱火,自外焚之。其家男子以送親不在,婦人及眷婦凡九人,二婦又懷妊,而諸婦女俱在臥榻,被火倉皇莫措,開門不得出。家故開油坊,畜牛數頭,牛驚火叫跳奔躍撞諸婦,慘酷難狀。不窬時,屍雜諸煨燼中,難識認。蓋死者凡十一人,而牛不與焉。諸縱火者竚橋觀火,拍手大笑。郡邑及觀察公初聞亦駭其事,卒以為無證,不加嚴究。死者雖多含冤,而誰恤也,傷矣哉!傷矣哉!(李樂:《見聞雜記》卷6)
如此駭人聽聞的慘禍的釀成,固然是由於一幫子愚民的無法無天,生性殘忍。但其導火線,卻是因為這些人嫌嫁女酒太薄引起的。正是:酒薄、酒薄,招來大惡,慘絕人寰,令人驚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