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導航
人類對火的認識、使用和掌握,是人類認識自然,並利用自然來改善
生產和生活的第一次實踐。火的應用,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火,可以給我們帶來溫暖,可以為我們加熱食物。但火失控時,也會造成火災,甚至更大的危害。有些“靈媒巫師”宣稱,他們受古代太陽教支配,是不畏懼火和炙燒的。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段這樣的視頻:巫師手中拿一個鐵棍,一端纏著一團棉花。他將棉花團浸入汽油中,然後拿出,用打火機將浸油的棉團點燃。火勢正旺,一口氣吹上去,火舌立刻拉成。他又擎起火把,抬頭,口朝上,將火團移到嘴的附近。慢慢口張得更大,火團漸近口腔,最後大部分放進了嘴裏。接著一吹氣,火苗從口中噴出,他卻異常穩健,不動聲色。巫師表演的“嘴裏噴火”,用的不是汽油,而是煤油,煤油燃燒隻往上走。隻要他口朝上,燃燒的棉花團置於口的正中,完全可以不傷。表演時巫師要拿火棍使勁地甩,如果甩不幹淨,有殘油滴落下來,嘴至少要燙起一個泡。所以,他在入口之前一定要仔細查看是否有殘油。這就是我們見到的“嘴裏噴火”不傷的原理。
知識拓展
火的發現
火可以在寒冷中給人以溫暖,在黑暗中給人以光明,燒過的食物其味更鮮美,還可以驅逐野獸保護人們的安全。原始人學會了保存火種,是了不起的進步。從此,火就成了人類生活不可分離的伴侶。人類科學的進步,是從了解身邊的自然現象開始的。
我們祖先用火的曆史是極其悠久的。在180萬年前,雲南元謀人遺址和山西芮城西侯度遺址中,發現有大量的炭屑、燒過的哺乳動物的骨骼。考古學家分析研究後認為,這都是人類用火遺跡的證明。
發現摩擦起火,是“人類對自然界的第一個偉大勝利”。火隧成為人類改造自然的強大武器。火使人類實現了許多工業生產。在熊熊的烈火中,可使黏土、砂土、瓷土燒製成陶瓷和玻璃,可以使礦石冶煉成多種金屬,可以使天然的煤、石油、天然氣得到利用,可以為後來的科學家研究科學、醫生研究醫學創造條件,可見,火的發明和利用對社會的發展起了多麼重要的作用。
另外,巫師還經常表演一種叫作“入火不傷”的表演,他把手指伸進蠟燭或油燈的火焰裏,手不燒壞,還能把頭發穿過烈火不燒著。這其中也有一定的小秘訣。
他事先把半盎司樟腦與兩盎司燒酒溶在一起,加入一盎司水銀和一盎司液態安息香,搖動充分混合。把這種混合物塗在手掌和手指上,晾幹即可。表演頭發穿過火不燒著的原理,先溶一杯鹽水,再把一勺碳酸鈉溶入另一杯熱水中。把兩杯溶液倒在一起,充分混合後,用來洗頭發。頭發梳理幹燥。就可以用來表演了,其實原理很簡單,但我們不要輕易模仿,以防受到傷害。
碳酸鈉
碳酸鈉是一種白色粉末或顆粒,無氣味,有堿性,容易溶於水和甘油,穩定性較強,長期暴露在空氣中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及二氧碳酸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業用純堿中,主要是輕工、建材、化學工業,玻璃工業是純堿的最大消費部門,化學工業用於製水玻璃、硝酸鈉、小蘇打、硼砂、磷酸三鈉等。冶金工業用作冶煉助熔劑,煉鋼用作脫硫劑。還用於生產合成洗滌劑添加劑三聚磷酸鈉和其他磷酸鈉鹽等。食用級純堿用於生產味精、麵食等。
碳酸鈉具有弱刺激性和弱腐蝕性。直接接觸可引起皮膚和眼灼傷。生產中吸入其粉塵和煙霧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結膜炎,長時間接觸該品溶液可發生濕疹、皮炎和皮膚鬆弛。誤服可造成消化道灼傷、出血和休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