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法拉利車隊在賽道上發展得順風順水的時候,1929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歐洲的賽車運動,阿爾法·羅密歐這樣的車壇大鱷也不得不考慮退出賽車運動。諷刺的是,這時站出來力挺賽車運動的卻是德國的法西斯政黨,希特勒把賽車的勝利當成了宣揚種族優越論的證明,德國的梅賽德斯—奔馳公司和汽車聯盟公司的車隊得到了德國政府數百萬馬克的撥款,德國人的賽車開始將意大利人甩在身後。1935年7月,深感恥辱的法拉利車隊迎來了當年的德國大獎賽,幾乎全歐洲的賽車迷都來到了德國的紐博格林賽道,關注德國和意大利的生死對決。最終,背水一戰的法拉利車隊笑到了最後,努沃拉裏在最後一圈反超了德國人,為法拉利車隊贏得了戰前最後的輝煌。
王者歸來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意大利的賽車活動全部停止。1943年,盟軍在西西裏島登陸,很快就解放了整個意大利。二戰結束後,法拉利將自己的車廠從摩德納市區搬遷到了郊外,開始了艱難的複興。1947年,第一輛法拉利品牌的汽車125型賽車問世了,它裝有一台12缸發動機,第一年就奪得了7項賽事的冠軍。賽道上的出色成績讓法拉利成為了金字招牌,恩佐開始推出法拉利的跑車產品。和其他汽車公司要做廣告、提供產品介紹不同,法拉利汽車隻需要在銷售店內等待顧客上門就可以了。那些想要購買法拉利汽車的名流顯貴們不但要支付巨額的金錢,還要履行繁瑣的程序,比如要填寫自己之前擁有什麼樣的汽車,還要找到一位法拉利車主為自己寫推薦信,那種感覺好比是要進入哈佛或者西點這樣的學校。
1950年,國際汽聯(FIA)推出了世界上難度最大的場地賽車活動——一級方程式賽車,這項世界上最昂貴的體育運動在英國的銀石賽道上正式開鑼。然而讓法拉利瞠目結舌的是,他的法拉利賽車居然被老東家阿爾法·羅密歐打得落花流水,後者奪得了全部11個分站賽的冠軍,使用的還都是二戰前設計的賽車。不甘失敗的法拉利在1951年推出了375型賽車,但成績也隻是略有起色——法拉利奪得了兩個分站賽的冠軍,可車手總冠軍還是被駕駛阿爾法·羅密歐的阿根廷車手方吉奧獲得,法拉利再次完敗。在接下來的1952年和1953年,法拉利總算迎來了風水輪流轉的時刻。在意大利車手阿斯卡利的操控下,法拉利375終於戰勝了“老恩師”阿爾法·羅密歐,連續兩年包攬了車手總冠軍的獎杯,法拉利和不可戰勝這個豪情四溢的口號聯係到了一起。
數字F1
一輛F1賽車引擎由大約6000個零件組成,整車造價在100萬歐元左右,這還不包括零部件和研製費用。通常來說,F1賽車從0加速到100千米/小時隻需要2.3秒,從0加速到200千米/小時再減速到0,所需的時間也隻有12秒。在摩納哥賽道F1可以輕易跑出350千米的時速,這幾乎是地球的表麵上移動速度最快的物體。每站F1比賽,平均有600名采訪記者,賽道旁需要400名誌願信號者、108名誌願旗手、40名警察、10輛警車和12輛消防車。每場比賽需要提供1.5萬份正餐、15萬份三明治、70萬份煎牛排和30萬布丁,喝掉的飲料則包括2500瓶香檳和5000多瓶啤酒。
賽車飛入了觀眾席,車手和14名觀眾當場死亡……在短短的數年中,法拉利車隊就損失了數名精英車手。更讓法拉利本人痛徹心扉的是,他的獨生兒子迪諾在1956年因病去世,白發人送黑發人帶來的是無盡的悲傷,曾經樂觀開朗的恩佐變得孤僻、暴躁,他甚至揚言要離開賽車,幸好這從頭到尾隻是個揚言。
黑色年代
登頂之後的法拉利並沒有“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感覺,因為一群新的對手在1954年加入了愈發激烈的F1賽事,其中就有梅賽德斯—奔馳和阿斯頓·馬丁這樣的大敵。最終,不可阻擋的奔馳鷗翼賽車在方吉奧(這位老大是標準的流浪車手,先後效力過四家F1車隊)的駕駛下勇奪冠軍,法拉利賽車淪落到了老二的位置。接下來的1955年成為了一段黑色時光的開始,先是法拉利的王牌車手阿斯卡利在試車中因為賽車失控而撞車身亡,然後是1961年德國車手特裏普斯駕駛的法拉利50年代後期的事故不斷讓F1飽受批評,包括梅賽德斯—奔馳在內的多家車隊在壓力下退出了這項比賽,一覽眾山小的法拉利在1956年、1958年和1961年三次折桂。賽場上的成功又刺激了法拉利跑車的銷售,以250GT為代表的法拉利汽車在10年間賣出了2500輛。連那些看慣了肌肉線條的美國車迷都對高價、新潮的法拉利讚歎不已,他們甚至將法拉利V12發動機的轟鳴聲稱為世上難得的天籟之音。隨著法拉利在美國大受追捧,美國汽車巨頭福特公司開始關注來自意大利的生產商。1963年,福特的掌門人亨利·福特二世派出了一支由職業經理人和談判專家組成的團隊來到了摩德納,準備從恩佐·法拉利手中買下法拉利汽車。那些見慣了美式汽車流水線的美國人在法拉利的車廠裏大開眼界,他們發現這裏的工人像打造稀世珍寶一樣手工製造汽車,每天的產量居然隻是一台發動機……就在賓主相見甚歡的時候,帶著一副大墨鏡的法拉利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希望收購完成後車隊的領導權仍然歸自己所有,而亨利·福特則希望這項權力歸於他的公司。於是恩佐將美國人請出了自己的辦公室,隻說了一句:“很高興認識你們。”這個變故讓福特成了法拉利的仇家,在接下來的十年中,福特GT40賽車和法拉利的GT250賽車在勒芒的賽道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1964年和1965年,GT40完敗於法拉利,1966年則是福特笑到了最後,法拉利失去了7連冠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