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間,就到了五月。
東朝的科舉是每年都有的,分院試、州試、會試、殿試。
院試是每州的城市舉辦的考試,院試之前名鄉試,由城市管轄之下的鄉、縣、城自行舉辦,自行舉薦人才,自行參與考試,官府不予管理。院試之後開始由官府統一登記在冊。州試是院試中選拔出的人才在州府中進行考試。會試是由州試中選拔出的人才進行的前往京城考試。殿試是由會試中選拔出的人才在皇宮中進行的考試,由皇帝欽點三甲。
鄉試因缺少官府管理,遂日期不定,自行定製。院試每年三月舉行,稱春闈。州試兩年一次五月舉行,會試三年一次八月在京舉行,又稱秋闈。殿試三年一屆,十月舉行。殿試之後有瓊林宴。
院試若考中稱秀才,第一名是案首。州試考中稱舉人,第一名是會元,可以受知縣官職。會試考中稱貢士共三百名,第一名是解元,第二至第五名為經元。殿試考中稱進士,第一名是狀元。
考試的內容有經典的帖經(背誦默寫)、墨義(解析詞義)、策問(政治言論)、經義(經論自解)、詩賦和武舉。
武舉和州試一起,五月辦,稱為武秀才,八月與會試一起,稱為武舉人,殿試另行舉辦,稱為武狀元。
王卿玨這段日子一直努力刻苦的讀書,不過就為了當初一時誇下的海口,現在滿腦子都是悔恨。
櫻織站在一旁,輕輕的搖著扇子,不敢發出一點聲音。就這樣,還是總被王卿玨挑刺。
“讓開讓開,你擋到我了!”
櫻織委委屈屈地向旁邊一挪,明明離得八丈遠呢!唉,主子說什麼就是什麼吧。
王寶遠遠地站在門口,生怕主子遷怒到自己。
王玉樓提著老夫人吩咐準備的一盒子點心邁進兒子的屋子,看見他一邊努力看書,一邊強壓自己心裏的焦急,心下一歎,感慨萬千。
自己的兒子是什麼樣,他這個做父親的還是很清楚的,隻是當時以為一時的笑話,不曾想,王卿玨竟然真的堅持了下來。王玉樓也是頗為不可思議。
王寶正要行禮,王玉樓擺擺手,將手中的提盒遞給他,示意不要出聲。他湊近書桌,看王卿玨手裏拿的,赫然是《論國策》。
王卿玨正看著書,心裏也因為考試即將到來厭煩不已,到處找理由出氣,眼見光亮突然被擋了一塊,頭也不抬發脾氣道:“滾開滾開,別擋了小爺我看書!”
王玉樓笑著讓開,不想又擋了一塊,王卿玨怒著抬頭,一看正是自己的親爹,慫了。
“爹,你來啦?”王卿玨怒臉轉笑臉,問候道。
王玉樓道:“看得怎麼樣?能看懂嗎?”
王卿玨起身,扶著王玉樓坐下,道:“看不懂,不過死記硬背還是可以的。到時候隨便蒙些吧。”
王玉樓無奈的搖搖頭,道:“策問可不是隨便蒙就能蒙對的。總和你說些官場上的事,你總是不耐煩,現在著急了吧?”
王卿玨不滿道:“我現在急著呢,您還說我。”
王玉樓好笑道:“好好好,我不說你,你自己好好研究吧。”
王卿玨一看,這現有的大腿要走,趕忙攔下,笑嘻嘻道:“爹爹說的哪裏的話,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啊!”王玉樓道:“你這是臨時抱佛腳,平時不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