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治理水土流失麵積達53萬平方千米,營造水土保持林28萬公頃,修築水平梯田9萬公頃,種草4萬公頃,完成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區工程38片。

土壤侵蝕的另一種營力是風。以風為動力的土壤侵蝕現象叫風蝕,由於地表缺乏植被覆蓋,土質鬆軟,土層幹燥,這時每秒4~5米的起沙風吹拂地麵就會造成風蝕,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幹旱和半幹旱地區。風蝕毀壞了土壤,被吹運的土壤因重新堆積而掩埋河道、湖泊和農田,從而降低了土壤肥力,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危害。

最典型的是由濫墾草原引發的土壤風蝕,如20世紀60年代發生在前蘇聯的黑風暴事件。當時數十萬拓荒者在哈薩克斯坦北部、西伯利亞西部和俄羅斯東部,利用4000萬頃新開墾的土地進行耕作。起初的結果令人滿意,因為增加了耕地麵積,全國糧食產量比過去猛增了50%。但是到了1963年,一切後果都暴露出來了。1963年幹旱的春天發生了風塵暴,300萬公頃的作物由於幹旱全部損失掉,狂風把已經幹裂的寶貴表土刮走。1962~1965年期間,總共有1700萬公頃的土地受到風蝕損害,400萬公頃土地顆粒無收。

今天,土壤侵蝕已成為世界各國農業生產上的最嚴重問題之一,全球每年約有240億噸土壤流失。因土壤流失而招致饑荒的典型例子發生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亞。

這個國家在過去的15年中,至少從高原流失了150億噸的土壤,這些土壤相當於把整個國土麵積降低25厘米。這些含有豐富養分的表土流入河川,從尼羅河源頭移至下遊。埃塞俄比亞把最寶貴的農業資源——表土,無償地提供給了下遊的國家。

在尼泊爾、印度等南亞國家,以及秘魯、哥倫比亞等南美洲國家也發生著同樣的悲劇。

苦於土壤侵蝕的不僅僅是發展中國家,美國也麵臨著同樣的土壤危機。

1982年的調查結果表明,44%的農田有水土流失,每年從1.68億公頃的農田中流失的土壤量達64億噸。作為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美國的農業根基已經開始動搖。

沙漠化是對世界農業造成的另一個重大威脅。據1977年聯合國關於沙漠化會議的統計,全世界已受沙漠化威脅和將受沙漠化影響的土地達3800萬平方千米,約相當於4個中國的國土麵積。全球因沙漠化失去的土地,每年都高達600萬公頃。在我國每年有15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沙漠化。目前,地球上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麵積共4560.8萬平方千米,占土地麵積的35%。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至少有2/3受到沙漠化影響,15%的人口受到沙漠化的威脅。如果沙漠化繼續這樣發展下去,到20世紀末,僅因沙漠化損失的耕地就將占目前耕地的1/3。

是什麼原因引起土地沙漠化呢?據土壤學家研究,主要是由於過度放牧、大風侵蝕和氣候幹旱所致。

為了保持一片草原的生產力,其牧草的生產量必須大於牲畜的消耗量。

如果牧草的生產量降到牲畜消耗量的水平以下,這時繼續放牧就會直接地破壞牧草的再生能力,使草原成為荒漠狀的不毛之地。半個世紀以來,我國北方5萬平方千米新沙漠的形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過度放牧。

從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轉變,是與降雨量的逐漸減少、天氣幹旱逐漸加劇相一致的。目前沙漠化地區主要分布在荒漠邊緣幹旱和半幹旱的草原區。在這類地區雨量稀少,蒸發量大,氣候幹旱、多風,植被一旦被破壞,土壤就會受到嚴重風蝕,造成土壤沙漠化。在過去50年中,撒哈拉沙漠南部邊緣適於農業或集約放牧的65萬平方千米土地,已經消失在沙漠中。同時,沙漠也在慢慢地向地中海方向移動。

在我國北方,沙漠化土地麵積共達32.8萬平方千米,共影響到12個省(區)212個縣(旗)的近3500萬人口,威脅到將近1億畝的草場和耕地。

初步調查資料表明,近半個世紀以來沙漠化土地平均每年擴大1560平方千米,特別是在半幹旱地帶的農牧交錯地區,土地沙漠化最為顯著。在這些地區,糧食多年平均產量僅為15~35千克/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