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陸軍裝備(2)(3 / 3)

為什麼人踏壓防坦克地雷也會爆炸

防坦克地雷是阻擋敵軍坦克通行的障礙物。它隻有受到1715牛頓以上的壓力時才會爆炸,但為什麼人員踏壓後也會發生爆炸呢?

大家知道,人在靜止狀態時,雙腳對地麵的總壓力等於他的重量。但當他在運動時,雙腳對地麵的衝擊力就會大大超過其自身重量。例如,一個全副武裝的戰士,如果采取躍進姿勢,在01秒的時間內自03米的高度著地時的衝擊力約有1700牛頓,加上他的自身重力就約有2386牛頓(體重70千克)。如果戰士剛好踏壓在防坦克地雷的雷蓋上,那麼雷蓋上所受到的瞬間壓力就達到了約2386牛頓。在這麼大的壓力的作用下,防坦克地雷發生爆炸是很自然的。

另外,戰場上的情況極為複雜,如防坦克地雷遭受炮彈或炸藥包等爆炸的影響,機械性能也會發生變化,靈敏度也會提高,因此人員直接通過防坦克地雷場是十分危險的。在過去的訓練演習中,因人員誤踏防坦克地雷而造成的傷亡事故並不鮮見。

地雷為什麼能打飛機

地雷一般是對付地麵目標的。然而,隨著陸軍航空兵的出現和武裝直升機投入地麵作戰,地雷的應用範圍便從地麵擴大到了空中。一種能夠自行機動的飛行地雷,已成為武器庫中的“新兵”。

自行機動的飛行地雷是在反坦克機動地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有一套能夠識別直升機聲音的聲響傳感係統和能自動跟蹤尋的光電傳感係統(光電尋的係統),雷體上裝有小型火箭發動機。當飛機將這種地雷空投到預定的作戰地域後,地雷的探測傳感器便開始工作。一旦敵方的武裝直升機飛臨雷場上空,旋翼產生的噪音便會被聲響傳感器接收。在判別無誤之後,啟動雷體上火箭發動機,雷體即刻飛向十幾米至100米左右的空中。雷體上的光電尋的係統會迎著直升機的方向自動跟蹤目標。並在飛行過程中,由控製係統不斷修正光電尋的係統的誤差,引導地雷跟蹤目標並引爆雷體,將直升機擊毀。

由於這種飛行地雷可以攻擊飛行高度為15~100米,速度為260千米/小時以下的飛行目標,因而能有效地打擊超低空飛行的武裝直升機。

便於單兵攜帶的無殼子彈

你們如有機會參觀新型武器展覽時,定會在琳琅滿目的槍支彈藥中發現,有一種子彈赤身裸體沒有彈殼,這就是新製造出的無殼彈。

無殼彈是把能夠燃燒的一種粘合劑和發射藥粘合在一起,按照專用發射槍的口徑壓成一個牢固的圓柱體。前端嵌有子彈頭,後端裝上底火,便製成了不用彈殼的子彈。由於這種特殊子彈沒有彈殼,所以底火的工作形式也有所不同。除了用傳統的擊針發火外,還可以采用電引燃型底火、氣引燃型底火,利用擊發時產生的電弧和高溫,引燃藥柱,迅速膨脹的高壓敢體將子彈頭推出槍膛。

人們之所以如此重視無殼彈的研究,是因為這種子彈最大優點是重量輕,單兵攜帶量可大幅度增加。100發無殼彈,大約隻相當於20發常規子彈的重量。這無形中提高了單兵的持續作戰能力。同時,由於無殼彈射擊時省掉了抽殼的過程,槍支的結構也可以作相應的簡化,一次裝彈完畢,完全封閉機匣,防止沙塵微粒進入彈膛,有利於延長槍支的使用壽命。此外,無殼彈的生產還可以節省大量的金屬,簡化一些生產程序,可稱得上使用和製造兩方便。一些專家認為,如果無殼彈能在現在基礎上,對燃燒、防水、抗高溫等性能方麵作進一步提高,有朝一日會完全取代有殼彈。

既長“眼”又長了“嘴”的偵察炮彈

炮彈能打坦克、摧毀防禦工事、殺傷有生力量。最新式的偵察炮彈既長“眼睛”,還長了“嘴”,當上了“偵察兵”。

盡管現代偵察衛星、偵察飛機可以提供很多有價值的情報,但在現代戰場上,還需要派出偵察兵到敵前沿陣地或敵後進行目視偵察。為了解決目視偵察危險性大的問題,一些國家研製了一種能在多種情況下取代偵察兵進行目視偵察的炮彈,這就是電視偵察炮彈。

電視偵察炮彈裏麵裝有微型電視攝像機和無線電發射機。當火炮把它發射到需要偵察的地域上空時,彈艙外殼打開,拋出電視攝攝像機及無線電發射機。而後,降落傘在空氣的阻力下張開,載著偵察設備緩緩下降。電視攝像機在下降過程中連續對地麵進行偵察錄像,同時把拍攝的圖像不間斷地通過無線電發射機傳輸給己方地麵接收站,地麵站裏的軍事人員就可以通過熒光屏清晰看到敵方部署情況。

此外,由於錄像帶可以反複播放,所以特別有利於通過錄像偵察的每個細節分析,全麵掌握敵作戰企圖,做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