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與發射係統配套,航空母艦的甲板上還設有噴氣偏流板。這種安裝在彈射台後方的偏流板又稱為燃氣導流板。飛機在起飛前,將支起這個偏流板,用以擋住起飛時馬力開得最大的噴氣式艦載機向後噴射出的高溫燃氣流,以防對人員和甲板造成危害。每個彈射器後麵有一組共3塊偏流板。單發動機艦載機起飛時需支起3塊偏流板。為防止高溫燃氣燒壞擋板,擋板還裝有供循環冷卻水流動的格狀水管。目前美國使用的這種水冷式噴氣偏流板,當正在升起時能承受944千牛的噴氣推力,若完全升起後,能承受400千牛的噴氣推力。該板放下後與飛行甲板齊平,能承受31572噸重的飛機在中等海況下從上麵通過或靜止不動地壓在板上。在惡劣情況下,飛機一般不允許壓在該板上。
種用於軍事上的“隱術”
隱形技術,又稱隱身技術或“低可探測技術”,是通過降低武器裝備等目標的信號特征使其難以被發現、識別、跟蹤和攻擊的技術。目前已被開發利用的隱形技術主要有8種。
“隱術”之一:縮影變形。由於目標的尺寸和形狀直接決定著雷達的散射截麵積,為此,人們找到了一種縮小雷達散射截麵積的隱形方法-對目標進行“縮影變形”,即通過減少目標的尺寸和改變目標的形狀來縮小雷達的散射截麵積。目前這種技術應用十分普遍,像法國的“拉菲特”、美國的“海影”等軍艦都運用了這一技術。
“隱術”之二:銷聲匿跡。由於“消除”聲音和隱匿蹤跡是對付各種聲呐、傳感器、電磁偵察甚至人員耳目的有效方法,所以這一隱形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非常廣泛。比如,艦船航行時產生的尾流比艦船本身更容易被發現。為了消除尾流痕跡,人們開始嚐試使用油、乳化劑、聚合物等來改變艦體周圍水的黏度。
“隱術”之三:特種材料。廣泛采用能吸收雷達波的複合材料或塗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隱形技術。目前已有多種吸波材料麵世。比如美國的“鐵球”塗料和“超黑色”塗料已被廣泛應用到各種隱形兵器上。
“隱術”之四:混同背景。可見光探測係統的探測效果主要取決於目標與背景之間的亮度、色度、運動等視覺信號參數的對比特征。因此,“混同背景”可以達到隱形的目的。有關試驗表明,用微光夜視儀觀察一公裏以外的塗了迷彩的坦克,發現概率隻有33%,而未經“塗抹”的坦克,發現概率則高達775%。
“隱術”之五:抑製熱量。為了對付紅外探測,人們采取了抑製武器熱擴散的技術。這些技術包括“人造霧罩”、“材料絕熱”、“氣溶膠屏蔽”、“特殊燃料”和改變紅外輻射方向等。
“隱術”之六:弱化信號。這是一種對抗電子偵察的隱形技術。它主要是通過減少無線電設備、改進電子設備、減少電纜的電磁輻射、屏蔽電子設備以及將自己的信號和信號源特征盡可能地隱蔽在“噪音”之中來達到隱形目的。當然,控製無線電設備的電磁波發射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麵。
“隱術”之七:降低磁性。為了防止磁探測,可以采用消磁技術來達到“隱形”。其主要辦法一是利用專用消磁站和(或)艦載主動消磁線圈進行消磁,二是利用非磁性或低磁性材料建造設備。
“隱術”之八:等離子雲。把等離子體型塗料塗在武器裝備表麵,就可在其周圍形成一種等離子雲。這種“雲”既能吸收無線電波,也能吸收紅外輻射,還能向敵方發出假信息,從而能將武器被雷達發現的概率降低99%。這是俄羅斯推出的一種全新的隱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