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0年代之後,西方國家的潛艇開始采取大分艙原則,其劃分艙室的數量更少。美國海軍的“洛杉磯”級攻擊性核潛艇的艙室僅被劃分為3個,這3個大隔艙是指揮艙、反應堆艙和主、輔機艙。在美國潛艇大分艙原則的影響下,一些西方國家在新型的潛艇上也逐漸開始采取大分艙原則。例如,英國於80年代建造的“支持者”級常規潛艇、荷蘭於80年代建造的“海象”級常規潛艇以及於90年代設計的“海鱔”級最新型潛艇上均劃分為3個艙室,德國於90年代建造的212級常規潛艇劃分為4個艙室,德國於90年代末期為以色列設計的“海豚”級潛艇劃分了3個艙室,瑞典建造的“西約特蘭”級和“歌得蘭”級潛艇,艇上僅劃分了2個大型隔艙,即艏部艙室和艉部艙室。甚至連一向采取多分艙原則的俄羅斯,也在其最新設計的“阿穆爾”級常規潛艇上僅劃分出5個艙室,表現出一種全球性的大隔艙熱。
現代潛艇的設計師在潛艇設計階段所重視的不僅是艇內艙室的劃分,而且更為重視的是如何在艙室內有效的利用內部空間。直到1945年,世界上大多數潛艇的耐壓艇體內部都還采用單層甲板的布置方式,艇上蓄電池均布置在甲板下麵的空間裏。現代高速潛艇一般都傾向於在艇內設置多層甲板,以便利用甲板把艇內有限的空間分割出更多的有用的甲板空間。如果充分進行布置的話,在潛艇具有相同艙室容積的情況下,可以形成更大的甲板空間。
美國海軍於1958年建造的“飛魚”號攻擊性核潛艇曾采用了四層甲板布置,這是美國海軍首次采用如此之多的甲板空間布置的核潛艇。“飛魚”號攻擊性核潛艇由於采用了多層甲板布置,從而獲得了比較大的甲板空間。與具有三層甲板布置的“鸚鵡螺”號攻擊性核潛艇相比,兩者具有相同的甲板麵積,但是“飛魚”號攻擊性核潛艇明顯的減少了排水量和艇體表麵麵積,從而降低了該蹄的阻力,大幅度的提高了該艇的水下最高航速。
軍艦上的顏色有妙用
你知道嗎?軍艦上的顏色並不隻是一種簡單的裝飾,而是有很大的作用。
偽裝色——軍艦“隱形衣”現代軍艦的艦體、上層建築及武備都塗成灰藍色或淺灰色,不僅使軍艦顯得更加威武雄壯,而且由於這種顏色與海水顏色差不多,尤其在陰雨天或低能見度條件下,不易被敵人發現。而潛艇一般都漆成深色,因為海水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如果潛艇色彩太鮮豔,即使是在水下20米的深度潛水航行,也很容易被飛機從空中發現。潛艇塗上黑色或較深的顏色,就能使潛艇與暗礁或深度海水的顏色一樣,從而提高了潛艇的隱蔽性。現在幾乎所有國家的潛艇都以深色作為偽裝色。
識別色——航行助手顏色在軍艦上常常被用來作為識別的標誌。例如,夜間用的航行燈就是以顏色來表示的。按照國際海上避碰規則的規定,凡在公海和鄰近海域行駛的艦船,夜間航行時必須使用航行燈。按規定,桅杆處是白燈,左舷是紅色燈,右舷是綠色燈,艦艉也是白色燈。根據這些不同顏色的航行燈,能判斷出軍艦的航行方向,以便及時準確地采取相應的避碰措施。